鮮衣怒馬少年時 71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1/3 頁)
“不可!!”
沒等何思安說完,法正以及董和嚴顏等人皆上前一步,只有賈詡閉目不語,而楊懷則目瞪口呆的看向上方的青年。
何思安擺了擺手,繼續說道:“孤王並非一時意氣,首先,眾位皆是當世人傑,應能看出,我們與曹賊難免一戰,孟達狡詐,身邊的各大氏族更是在益州經營數十上百年,若不趁其在建寧尚未立穩腳跟將其剿滅,日後定會如同一柄利劍懸於我們身後!楊將軍,給你多少兵馬能有把握擊敗孟達?”
楊懷略作思考,說道:“若懷領兵,八千便可!只不過之前一戰,東州軍損失慘重,能戰之兵只有六千餘人!而且……”楊懷看了眼一旁的嚴顏,後者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稟殿下,江州軍可出兩千人配合楊大人!”
何思安點了點頭,吩咐一旁的周倉將張任、張衡二人叫來。
片刻後見人到齊,經過一番商議,最終決定東州軍六千人,江州軍兩千人,漢中軍兩千人,由楊懷統領,嚴顏、張任為副將,出兵建寧!
眾人商議妥當,見法正欲言又止,何思安笑著說道:“孝直所言,孤王已與岳父商討過,漢中糧庫還算充盈,可調集些應能挺過這兩個月,此外,孤王也會從武都調集過來一些錢財百姓前來配合耕種以及災後重建,這些便交由你去負責!”隨即,又轉頭看向楊懷,鄭重問道:“楊將軍,敢問這第三問……”
聞言,大廳內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皆緊盯楊懷。
片刻後,楊懷搖了搖頭,拱手說道:“殿下,是臣莽撞了,臣等這就前去準備出征事宜。”聽到楊懷的答覆,眾人皆是長出口氣,用敬畏的目光看向上方的青年人。益州之亂本就事出突然,當時大家都沒有反應過來。
但畢竟益州之亂無論是劉焉一脈亦或是孟達、當地氏族等皆受重創,所謂的勾連曹操也只是一面之詞,而最大受益者只有眼前的弘農王一人!有心之人只要過後略一琢磨,便會很容易得出是誰最有可能在幕後推動這一切!
在座各位皆在益州身居要職,稍微打聽下便知曉當日所發生的事情,起初各大心有怨懟的世家大族已然成為案板魚肉,但不知為何卻忽然冒出個刺客刺殺劉焉,隨後嫁禍孟達,雖然手段拙劣,但時機把握的卻甚為巧妙。而此刻益州的各大氏族猶如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後一根稻草,這就導致孟達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了!而之後的一切,無論是追殺劉循,洗劫成都南下也印證了這些!
至於刺客所得的虎符為何會出現在弘農王手裡,雖然事後按照何思安的說辭,乃是劉焉臨終所贈,但已然死無對證,現在既然益州依歸其掌控,且名正言順,大家也只能接受。除此之外,大家對於這位年輕的弘農王也多了許多敬佩,畢竟能從董卓的手中隱忍多年,全身而退,並且短短三年時間便能重整旗鼓獲得偌大地盤,這樣的主公大家也是認可的。
見眾人皆已信服,何思安心中也是長出口氣,又對於出征細節探討一番,眾人散去,何思安看了看從始至終一言未發的賈詡,見對方欲言又止的表情,何思安苦笑搖搖頭,大咧咧走下臺階,來到賈詡面前,在其對面坐定,輕聲說道:“文和先生終於要對思安說了麼?”
聞言,賈詡身體一震,起身正欲繞過桌案下跪,但卻被何思安攔住,按回原地,無奈的說道:“你們這些人啊,動不動就跪,這裡就你我二人,還需這般多禮作甚!我也理解,無論是文和先生還是姨父(李儒),都瞭解我的為人,思安的家人都在武都,若他們出事,思安很可能會意氣用事暫緩對益州的行動,全力回援,我說的可對?”見對方沒有回答,何思安繼續說道:“說說吧,武都到底怎樣了?”略顯顫抖的聲音卻顯出何思安此時內心並不如表面那般平靜。
賈詡聽得出何思安心中的焦慮,慌忙說道:“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