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5 頁)
燒光後,指揮戰士登城,攻克了遼東城。
648年,王玄策打擊帝那伏帝國,大破之,活捉其國王、王妃、王子等人,擄獲一萬兩千人,牛馬兩萬多匹送到長安宮闕。
同年閏12月,崑山道總管阿史那社爾攻破龜茲50個城池,活捉龜茲王。龜茲平定,西域震驚。第二年春正月初六,俘獲的龜茲王和其大臣,被獻到社廟以祭祀土神。
658年,大將蘇定方攻破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賀魯的軍隊。賀魯逃往石國,副將蕭嗣業追上將其抓獲,俘獲賀魯人畜共40多萬。
660年,蘇定方向東討伐平定百濟,11月,在則天門上獻俘。
668年,李勣攻破高麗,攻克平壤城,活捉高麗王和大臣多人回朝。高麗全境投降,投降城池170個,697 000戶,帝國將高麗之地設定為安東都護府,分別設定42個州。
679~681年,帝國軍隊繼續在西部征討,裴行儉多次擊敗西突厥,僅681年9月,就在長安的街市上,斬殺了突厥首領阿史那伏念及其高官等54人。
帝國擴張的態勢延至8世紀;729年,帝國軍隊向南,攻克昆明城。(以上均出自《舊唐書》)
8世紀後,在帝國經歷了若干年的好運後,危機即將浮出水面。
751年,帝國軍隊在南方遭遇挫敗,鮮于仲通率兵6萬討伐雲南,與雲南王閣羅鳳在瀘水作戰,帝國軍隊大敗,死亡的人不計其數。“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孃夫別妻。皆雲前後徵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同時,帝國在西北部邊疆,一樣遭到強烈挫敗。帝國將領高仙芝攻克石國(今塔什干)後,俘虜了國王與王子,但王子途中逃走。中亞各國向阿拉伯帝國(黑衣大食)求援。751年,阿拉伯軍隊與長安帝國的軍隊在怛羅斯遭遇,激戰多日,高仙芝失敗,損失士兵兩萬餘人。
755年,長安帝國迎來了它最大的厄運。11月11日,深受帝國皇帝器重的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叛,集合了蕃、漢之兵十餘萬人,從幽州一路南下,攻城掠地,直指長安,從內部給長安帝國捅上狠狠的一刀。
安祿山反叛兵戈舉(明刻)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潼關戰骨高如山,萬里君王蜀中老。”幾百年後,仍有詩人張耒描寫潼關之戰的殘酷。
755年11月11日,這是偉大的長安帝國轉折性的歷史時刻,自此以後,帝國的態勢由擴張變為防守,同時受到帝國內部反叛不斷的困擾,直至它最後消亡。755年的這一歷史事件給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各民族帶來了權力格局的巨大變化,漢民族青壯年時代的權力與榮耀日漸衰落,長安帝國不再光芒萬丈。
756年,唐肅宗即位後改元至德。這年10月,唐肅宗命宰相房琯統兵收復長安、洛陽,在咸陽縣東的陳陶一戰潰敗。當時,杜甫困陷長安,聽到這個不幸的訊息,看見安祿山部勝利歸來的驕橫情形,滿腔悲憤。可以說杜甫就像個新聞記者,他用詩歌記錄了陳陶之戰的史實: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幾乎就在這兩個世紀裡,在歐亞大陸的西部,羅馬、希臘世界的遺族——拜占庭帝國先是在與周邊部落的拉鋸戰中消耗掉了許多能量,繼而又被內部的反聖像崇拜所撕裂,拜占庭帝國的遺產也幾乎耗盡,最後,在帝國末年,連首相希奧多爾都說:“拜占庭除了祈禱只能自求多福。”這些希臘、羅馬世界的遺族,如果他們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