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 這門親事我同意了(第1/5 頁)
猶記得去歲除夕之際,天下大有將傾之勢,許家軍叛逃出京,寧陽吳氏大敗朝廷兵馬,京師城門緊閉,斷通商,關街鋪,四下人心惶惶,便是想要操辦年貨都是不能。
轉眼一年光景,皇位雖是易主,大慶江山卻安穩許多,京中百姓也漸漸沒了彼時朝不保夕之感。
今晚除夕之夜,新帝登城樓與百姓同慶,又當眾宣佈了來年減賦稅徭役新令,更是使得城中百姓振奮沸騰。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生長著。
然而越是熱鬧安寧,明御史反倒越覺得孤單冷清。
至少去年此時於暗中謀劃大事,雖艱難卻有盼頭,注意力盡放在了大事之上。
當下突然閒了下來,感知便也敏銳了許多。
尤其是方才趕往城樓湊熱鬧之時,好巧不巧地遇到了許昀同他的夫人。
那對璧人並肩而立,般配之餘彷彿又透著說不出的刺眼……
許家二老爺還同他施禮道謝,謝他當初推行新政之恩。
聽得這句謝,他的心情是別樣的複雜。
當初他有此提議,實則是陛下的授意。
那時,他還以為是自己好事將近……
待一轉頭,聽聞了許吳兩家結親的訊息,再想到那日陛下授意他時那別有深意,似是暗示實為誤導的眼神,他實在很難不去懷疑自己是被利用了!
利用就利用吧……
先惠眾再惠己,也未嘗不可。
可……倒是來惠他?
他等了這許久,各處怎絲毫動靜都無?
他每夜躺在床上時都忍不住再三確認——
是當初太后娘娘找到他之後,他的回應讓太后娘娘產生了什麼誤解嗎?
是他表現得還不夠有誠意嗎?
臥底也做了,箭也捱了……
他左思右想,完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總不能是太后娘娘將此事忘了?當初不過是隨口一言,只他一個人認真了?!
胡思亂想了許久之後,明御史心一橫,乾脆找了機會拜見了太后,紅著老臉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卻不曾料到,太后娘娘反倒驚詫地看著他,千言萬語化為一句——現在的年輕人動作也太慢了些!到底行不行的!
見那年輕人還發著愣如在夢中,老太后只能又將話剖得更明白了些。
她當初既有那番話,便是認認真真同意了的。
在那之後,她也已經同定寧提過了此事,定寧並無明確表態,卻也不曾直言拒絕。
既是如此,那接下來不就得靠你自個兒了麼!
倆人的事情,那不得倆人去商議麼!
合著鬧了半天,他還等著呢——等著媳婦自個兒從天上掉下來不成?
虧得還知道來同她問上一問,若是一聲不吭,就這麼幹等著……
且等吧……
那可是有得等了。
等到老死進棺材那日,臨去前怕是還得琢磨著——怎還沒人把媳婦給我送上門呢?
所以說,當年二人的錯過,除卻世事弄人之外,也果然不是沒有自身原因的!
明御史聽得如夢初醒。
哦,原來娶媳婦還得靠自己的!
不是等分配啊!
需要他去同定寧商議!
是,按說他是該同定寧商議的……
畢竟二人早已過了雙方父母全權議親的年紀,定寧經歷了這麼多,她的事理應由她自己來做主,是他糊塗了,糊塗了。
他太糊塗了!
他深深向太后施了一禮。
多謝大師,我悟了。
悟了的明御史急匆匆地出了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