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前往緬北(第1/2 頁)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王晨楓認識什麼電詐人員或者是噶腰子的人,而是他在邦康還真有一大堆熟人,這要說起來,還有一段難以忘懷的淵源。
那還是2004年的時候,王晨楓被自己當時所供職的日報社派去參加了團省委組織的支教活動,去的剛好就是當時還叫思茅市的孟連縣,在一個叫勐啊中學的地方教書。
這是一個原本是當地農場辦的農場中學,雖然是叫中學,其實裡面還有小學,是初中和小學合在一起的那種。
後來農場按照相關規定將中學移交給地方管理之後,這學校就變成爹不疼娘不愛的地方了,學校裡嚴重缺乏教師。
當王晨楓等七八個人一起來到了,學校的師生都特別歡迎,尤其是王晨楓,當時初三班一個班主任要著急著去玉溪師院參加函授的答辯,見到了那是相當的開心。
於是,王晨楓就成為了這個初三班的代理班主任,肩負起整個初中部初一到初三的所有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任務。
而在他的學生裡面,就有一些是來自佤邦的學生,其中不乏是部分佤邦高官的後人,王晨楓也因此和他們成為了朋友,這也就是他第一時間想到前往緬北的原因。
但是王晨楓對學校裡的學生們還不是很理解,因此當地可能處於“普九”的需要,因此規定沒有九年義務教育畢業證的人不允許登記結婚。
因此他的學生裡面有很多人是已經舉行了“婚禮”的少男少女,當然了,這是指世俗的婚姻,或者是宗教的婚姻,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婚姻。
對於這些來學習的孩子們,地方政府也是操碎了心,不僅提供免費的食宿,還保證給大家每個周提供至少兩頓的肉食,這才能更好的吸引他們來接收學校教育。
而且在一段時間以後,王晨楓發現他的學生裡面有人竟然是帶著侍衛來讀書的,每到週五,就由護衛隊保護著離開學校,這一反常的現象引起了他的關注。
經過了解他才知道,他的學生裡面竟然有人是佤邦副主席的後人,每週來上學的時候都是由護衛隊保護著來到勐阿口岸,自然,在過口岸的時候是不帶武裝的。
等到星期五放學返回邦康的時候,過了勐阿口岸,又是全副武裝的保護著返回邦康的家了,一來二去,王晨楓也就瞭解的很清楚了。
後來支教結束,王晨楓也就離開了勐啊中學,返回了省城昆明,繼續回到日報社去做他的媒體記者了,開始了日復一日的新聞民工的日子。
雖然如此,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和以前的學生們聯絡著,聯絡雖然並不緊密,但是一直關注著他們的成長。
這些孩子有人後來上了昆明市女子中學,有人考到了雲南省民族中學,幾年後考上了西北工業大學、陸軍學院、雲南大學等學校。
而這些來自佤邦的孩子們,在國內接受完了大學教育,一個個都回到了生養他們的佤邦,十八年過去了,孩子們都在不同的行業有了一定的建樹。
“趙建奇,最近在忙什麼啊?我現在停薪留職了,想來佤邦找大家聚聚,你看是否方便?要是方便的話,我今天出發到孟連,明早來邦康找你們。”
說幹就幹,想到這裡,王晨楓立即拿出了電話,就給自己在佤邦司法委警察局工作的學生趙建奇打了過去。
是的,現在的王晨楓就是處於停薪留職的狀態,自從前年底他離開了自己工作了十幾年的省級組織部門以後,就去了一個新單位。
來到這個單位,剛好趕上了經濟不是很景氣,當地政府為了刺激消費,振興經濟,就給企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提供了一個貼息貸款,停薪留職的機會。
“對,還有公職人員的創業貸款,這可是低息貸款啊,貼息以後利息才,真是白菜價啊,不申請白不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