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將以蛙人的形態出擊(第1/3 頁)
洞庭湖,猶如一顆閃耀於華夏大地之上的璀璨明珠,不僅以其壯麗絕倫的自然景觀令人歎為觀止,更因其蘊含的豐富生態資源與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而備受矚目。
這片神秘深邃的湖泊,宛如一個藏匿無盡秘密的寶庫,引得無數人渴望一探究竟。
據統計,洞庭湖的平均水深大約在 6 到 7 米之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僅僅是個粗略的資料。
實際上,洞庭湖各個區域的水深存在明顯差異。
在歷史的長河中,洞庭湖以東洞庭湖的深度最為可觀,其中最深處甚至達到了驚人的 30.8 米!
如此之深,賦予了東洞庭湖強大無比的蓄水能力,彷彿一座天然的蓄水池。
然而,洞庭湖的深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都在洞庭湖的演變歷程中留下了深刻印記。
例如,入湖泥沙的淤積、高洲圍墾等現象,曾經使得湖泊面積逐漸縮減,湖盆不斷升高。
此外,洞庭湖深度和麵積的改變,也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如水位波動、水質變化等等,進而波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
也許在今天,洞庭湖更多是作為旅遊勝地,其運輸能力在強大的各種運輸面前不值一提,而在整個抗戰時期,洞庭湖具有強大的水運運輸能力一直是敵我雙方都不可忽視的,特別是鬼子佔領周邊後,洞庭湖的運輸方面被他們更進一步開發利用起來。
本來心遠打算趁鬼子發起進攻後就在鬼子後面偷塔,結果14號等了一天都沒見鬼子出兵,好好回想一下,才發現鬧了個烏龍。
會戰是9月14日打起來的沒錯,當那是其他地方先開打,湘北戰場要等到9月18日才開始開打。
心遠只好又多偵查幾天,結果還發現問題。
岳陽,臨湘這個彈丸之地,竟然聚集了三個師團數萬名日本鬼子!
其兵力之密集,讓心遠都不敢輕易斷言,一旦發動襲擊是否會遭到圍攻。
不僅如此,鬼子們的巡邏頻率也日益增加,迫使心遠等人不得不向洞庭湖方向撤退,以避免引發任何麻煩。
目前的局勢與晉省截然不同。
那裡對抗的主要是日本鬼子的治安部隊,並不是日軍最為精銳的軍隊,偶爾還會出現疏忽大意的時刻,因此偷襲相對容易些。
然而,這裡卻直面著日本的第 11 軍。這支軍隊由號稱“軍神”的岡村寧次指揮,而他麾下的第 11 軍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毫無明顯漏洞可言。
想要偷襲成功,難度可謂極大。
正所謂,不動如山,山是很難被打敗的,只有動起來才會有破綻。
看來得等到鬼子動起來,才有機會給鬼子來記狠的了。
所幸前三次長沙會戰,鬼子都沒有佔到什麼好處,心遠倒也沒有太擔心,薛老虎的能力還是槓槓的。
就這樣在洞庭湖邊晃悠了幾天,終於到了9月18日。
1939年9月18日,日軍第6師團及奈良支隊連續攻擊中國第52軍新牆河北岸警戒陣地,第52軍逐次退守新牆河南岸。
第一次長沙會戰湘北戰場在贛北戰場開打四天後終於開打,歷史沒變,那結果肯定也不會變。
心遠他們兵分兩路,分別偵查了鬼子後方,發現鬼子依然防守嚴密,估計是前方攻擊部隊還不是太遠,鬼子不需要多少兵力運輸物資的緣故。
心遠一時半會找不到機會,只能另想辦法了。
想啊想,想啊想,終於想到了一個鬼子不是破綻的破綻。
鬼子的進攻路線不止是陸地進攻,還有一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