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火器(第1/3 頁)
歷代王朝初期,武德充沛。
大明的武德,多加了一把火。
明朝的軍事科技非常發達,皇帝對於火器的研發製造及其重視,認為是禦敵長技。
明初這個時候,明軍中裝備的火器,在此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
但對朱允熥來說,這些玩意完全是一堆老古董。
有些火器老的連他這種軍迷都不認識。
步軍常用的火銃,類似南宋時期發明突火槍,跟竹子一樣一節一節的。
宋朝的火銃殺傷力有限,到了元朝時得到加強,軍隊中開始裝備發射口徑為二十毫米以上鐵彈丸的金屬火銃。
元朝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火炮,並出現了“炮手軍”和“炮手萬戶府”的建制。
火銃發展到明初,朱元璋極為重視,加大力度對火銃的研究,發明了洪武系列的火銃。
按照口徑分為三種。
一種為直筒狀火銃,銃身為直筒狀,一個人就可以操作;
一種為大型碗口銃,這種銃銃身短粗,銃筒為碗狀,藥室鼓起,用於拋射。
還有一種巨型的大火銃,是裝載在艦船和城樓的火銃,也俗稱小火炮。
作為明軍的主要輕型火器,單人使用的直筒的火銃,裝備高達九萬多件。
鑄造精良,設計精巧,和元朝的火銃比較,所需火藥大大減少。
朱允熥嫌棄地拿起一個瞧了瞧,不忍直視。
長大概四十多厘米,口徑三厘米。
軍隊操練時,就好像端著一根燒火棍,大煙槍。
“射程多遠?”
操火銃的總旗回道:“能射百步開外,最遠一百二十步。”
邁出一足為跬,邁出兩足才是步,俗話說五尺為步,明朝的一步大概一米五左右。
一百二十步,也就是一百八十米
當然,這是射程,不是有效殺傷距離。
朱允熥讓總旗對著披甲的稻草人試射。
結果
看完演示的朱允熥直接轉投就走。
不忍直視。
殺傷力看起來不錯,精度太差了!
跟國足的命中率有的一比。
而且裝填費時,就好像老太太過馬路一樣。
大明的將軍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採用三段擊的戰術彌補裝備缺陷。
沐英平定雲南時,有感於火藥裝填速度太慢,而改進戰術射擊方式,名為三段擊。
這次操演,朱允熥親眼見識了明軍三段擊戰術。
三個士兵一個小組,最前面的火銃手先射擊。
然後退至隊伍後方專心裝填彈藥,由第二名士兵上前開火。
三人交替裝彈、開火,使得效率提升了三倍。
“若配合線列陣,明軍的火器將發揮最大威力。”
朱允熥若有所思,招來開國公常升。
“二舅,一個百戶所配有多少火銃?”
衛所是大明重要的軍事編制,全國各地都有,百戶所分駐軍事要衝和各縣。
一個衛滿編為五千六百人,分五個千戶所。
一個千戶所,滿編一千一百二十人,下設十個百戶所。
李千戶的洪塘守禦千戶所,屬於特種編制,下轄兩三個千戶所。
守禦千戶所,數量稀少,多在京師附近的重要地方。
一個百戶所,一百一十二人。
百戶所下設總旗二人,每總旗轄五十人、小旗十個,每各小旗轄十人。
常升回道:“兵部規定,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
“才十個火銃兵?”朱允熥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