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兔網(第2/3 頁)
人們會取出新鮮的胰臟,當天碾碎揉成球團,最好不過夜,最遲也得在次日完成。
李敏笑著答道:
“胰子呀,是洗漱用的東西,娘結婚時買過一小塊,花了 20 文呢。”
在南山村,養豬的人本就寥寥無幾,由於豬去勢技術尚未普及,豬肉味道腥重、油脂稀少,銷售受到影響。
古代油稀缺,肥肉脂肪含量遠高於瘦肉,價格自然也更高,而兔子脂肪含量極低,幾乎沒有,所以兔肉價格低廉。
豬肉滯銷,養豬人便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豬肉價格於是居高不下。
豬胰子對時間要求嚴苛,且製作技術並未普及。
不少商人以低價從百姓手中收豬,就是看準了百姓不懂胰子的製作方法。
如此一來,豬胰子價格變得十分昂貴,只是後來有了羊胰子,商人便放棄了從百姓手中收購黑皮豬。
有了豬胰子後,才發明了羊胰子,二者統稱為胰子,羊胰子價格則便宜許多,李敏用的自然是羊胰子。
由於技術壟斷,底層百姓日常生活中用不起胰子,一個普通人若會製作胰子,中途不出意外的話,幾年的時間就能躋身地主階級。
“娘,咱家的油一斤多少文錢買的?”
李敏笑問:
“15 文一斤,怎麼了?”
張三牛眼睛一轉,說道:
“我今天遇見一個白鬍子老爺爺,他把胰子的製作方法教給了我。”
“他為何要教你呢?”
為免被追問,張三牛直截了當地說:
“不知道。”
李敏臉上笑意依舊,沒有絲毫波瀾,顯然,她並未將張三牛的話放在心上。
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任誰大概都不會把一個四歲孩子的話當真吧。
“你想做胰子?”
李敏隨口問了一句。
張三牛點點頭,應道:
“嗯,我想試試。”
其實,油和鹼做出來的不是胰子,而是肥皂,兩者去汙能力不相上下,但肥皂的價效比遠超胰子,張三牛是掛著羊頭賣狗肉,想把肥皂掛上胰子的名頭。
“失敗了可別哭鼻子哦。”
張二牛恰到好處地插了一句,他對張三牛可沒抱什麼期望。
三人齊心協力,把曬好的青草全部搬回了牛舍。
張三牛翹起二郎腿,悠閒地坐在竹椅上休息。
張二牛見狀,調侃道:
“你不是要做胰子嗎?還不快去做。”
張三牛白了他一眼,轉過頭去,懶得理他。
這時大嫂趙欣正準備做飯,張三牛見狀,立馬起身,屁顛屁顛地跑進廚房幫忙燒火。
張三牛平時回家都很晚,每次飯做好了才回來,這次回來得早,剛好趕上趙欣做飯。
因為鍋的原因,做飯的方法只有蒸和煮,平時吃的菜,竹筍佔比較大,偶爾還能吃到竹鼠。
平時都是趙欣做飯,她對食材的價格很清楚,所以張三牛問她:
“大嫂,我們家平時吃的是什麼油啊?哪種油便宜呢?”
“我們家吃的都是羊油,羊油最便宜,十五文一勺,一勺大概一斤。”
“那其他的油呢?”
趙欣雖然對張三牛的問題感到好奇,但還是如實回答:
“牛油十八文一勺,豬油二十一文,麻籽油二十五文,芝麻油三十文。”
朝廷明令禁止殺牛,牛肉價格怎麼可能超過牛本身呢?所以牛油怎麼敢貴。
豬因為比較稀少價格稍微高一點,植物油貴是因為技術,出油率太低。
麻籽油的畝產量和出油率都比芝麻低,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