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李巖說降(第2/2 頁)
?
君義護藩王,皆因如今天下,覬覦王侯者眾。
王侯將相寧有種,一將功成萬骨枯,君義所不願也。
君義今日護藩王其身,他日必誅天下人稱王之心。此君義之所願也。”
“鍾公子所言驚世駭俗,精白一時難以接受,不知鍾公子如此行事,所求為何?”
鍾君義說:“君義所求,不只是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只不過李將軍,還奢望一家一姓,而君義看透這天下,只有去孤寡帝王,而謀共和。
才能不使天下百姓,不受王朝三百年輪迴之苦。
再說,這帝王有啥好當的,這大明的帝王,不過是高階囚徒。
我不希望我的子孫,一輩子出不來紫禁城,出不了王府。”
李巖說:“可如此,若公子百年之後,誰來繼承國祚?”
鍾君義說:“既然是共和,就不能是終身制。
要有任期時間的限制,比如五年一任,最多任兩屆。
自古帝王無常,有少年輕狂之君,也有老年昏聵之君。
更不能是世襲制,就比如大明的首輔,採用推舉制。
李將軍,廢除家國天下,去君主而重首輔。
不要給有識之士,頭上套一個君主,這方君義畢生之求也。
而首輔人人能做,不再是一家天下。李將軍,是否願意和君義共襄盛舉。”
李巖想了想說:“這首輔之名,本意為輔佐君王,既然君王都沒有了,該輔佐誰呢?”
鍾君義說:“自然是輔佐國家和人民。
自古聖賢就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可事實上,無論哪個王朝,只要是家天下,總是本末倒置。
如今之天下,承受不了帝王之重。
誰想稱王稱帝,都將是我鍾君義之敵,無論是李闖,還是崇禎,又或者是建奴。”
李巖拜服道:“如公子所言,李精白願意拜倒在鍾公子門下。
只不過我家娘子還在闖軍老營。
娘子對我情深義重,還請公子幫忙解救。”
鍾君義說:“闖軍老營是否在葉縣?
那麼你家娘子幾日便可到郟縣。
高將軍不聽勸告,自戮而死。
君義自然要請他的親人,來給他舉行葬禮。”
李巖說:“你們已經打下葉縣了嗎?”
鍾君義說:“那是自然。
不過老營都是婦女兒童,想要回到郟縣,怕是要一些時日。
李將軍,還是談談闖賊如今在何處?
原本君義認為,李闖肯定會來解郟縣之圍。
到時候我大軍壓境,全殲闖賊不是不可能。
卻沒有想到,來的只是李將軍一人。”
李巖於是就講起了闖軍大營的謀劃。
然後就愧疚的說:“李巖無心之舉,卻讓公子的謀劃化為泡影,望公子恕罪。”
鍾君義說:“李將軍,其實沒有李將軍的謀劃,李自成也可能如此行事。
流寇的本質,就是驅善避惡。
若是真的如李將軍所言,闖賊不再四處流竄,禍害百姓。
我鍾君義也可以暫且放他一馬。
就怕是他們死性不改,最終還是得繼續禍害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