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1/2 頁)
不可否認,大學對於一個國家的文化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
科學技術這種東西往往有相當的回報。
即使當前沒有回報,也積累了技術,吸取了經驗。所以私營公司們就盯著這塊肥肉了。
只有那些利潤不高,甚至帶有危險性的活才不會有人去投入。
而對於文學來說,基本上都是吃財政撥款的。
個人投入是有,但也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想要在精神上有所追求才會去幹的。
但文學有什麼用呢?
它的作用在於對國民的教育,自然對它最熱衷的也就聚集在大專院校了。同樣開展文學研究的,幾乎全都集中在大學或各種文學院中。
魯邦三世在將《馬修中篇小說集》的相關資訊發給老師後就乖乖地將書交給了祖母大人。
而接到了他資訊的老師和同學們先是被他的話給驚到了,接下來就是認為他言過其實了。
但過了一會兒等到浮躁的心情平息下去後,他們就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大機率是真的。
因為他們都算得上是專業人士,魯邦三世又是華族出身,雖然在戰後華族基本上都官宣放棄了權力,但骨子裡那種傲氣還是沒有絲毫的消散。
這群人一直以傳統美德約束自己,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是他們的基本準則。
所以他撒謊的可能性不大,更何況這還涉及到他祖父,這樣可靠性就更高了。甚至連說大話的可能性都不大。
被他通知的都是愛書之人,要不是已經三更半夜了,肯定會有人去書店。
但就在第二天魯邦三世進入教室的時候,進入發現人手一套《馬修中篇小說集》,甚至連講臺上都擺放好了。
肯定是有人連夜通知了書商,讓他們一大早就送過來。
這也是羅斯人向東國快遞業學到的引以為豪的服務——只要下單,確保12小時內就有書商會將圖書送到你手上。
當然這隻能是在大城市實施。
魯邦三世不由得責怪自己怎麼忘了這茬,要是這樣他肯定會讓同學給帶上一套。現在只有等到下課自己去買了。
看來到反是他這個‘吹哨者’最後一個拿到屬於自己的書。
這些老師,學生們的本職工作就是對各種文學作品做出討論,評價。而馬修的新書則成了他們一個新的‘語言輸出’物件。
在經過了差不多3天時間的閱讀後,所有同學包括老師都已經完成了兩本書的閱讀。
週五,下午1:30分,這是赫克特教授的當代文學課。
按照原定計劃,這兩堂課教授將會講述距今30年前的羅斯文學,就連相關講義都已經發給同學們了。
但是就在週四下午院辦的教務秘書突然接到了通知,說是明天的課程內容將作出調整。要討論《馬修中篇小說集》中的《少年維特之煩惱》。
“哈哈,果然不出所料,老赫克特就像是聞到了魚腥的貓肯定忍不住了。”
“那還用說,他不是一直在吹當年他對妻子是多麼地迷戀,最令他自得的是他透過了文學家的手段將他追求的姑娘變成了赫克特夫人。”
“對,我敢打賭,他肯定是從維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是啊,當時我記得他在上課的時候用了真正三個排比,兩個明喻,還有幾個暗喻,類比之類的修辭手法來強調自己對妻子的熱戀。”
果不其然,當上課鈴還沒響的時候,老赫克特就大步流星地走進了教室。
按照普適大學堂的規矩,教授應該在打鈴結束後再走進教師的。而事實上大家也是怎麼做的。往往教授都是在打鈴前抵達教師,等到鈴響後再進入。
但這一次卻‘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