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第1/2 頁)
奈半島,佔領加沙走廊,把埃軍攆到蘇伊士運河對岸,完全控制了亞喀巴灣; 向東攻入約旦,佔領約旦河西岸大部地區,並攻陷了聖城耶路撒冷;向北則 攻佔了敘利亞的戰略要地戈蘭高地。開戰僅三天,以色列已佔領了比其原領 土大三倍的阿拉伯領土!
聯合國自 6 月 5 日起召開緊急會議,但爭論的結果只透過了要求雙方停 火的決議。以色列立即表示歡迎。喪師失地的阿拉伯國家自然不甘心失敗, 但承受不住戰爭壓力的約旦在 7 日接受了停火;8 日,埃及停火;9 日,敘利 亞停火。到 12 日戰事完全平息。
歷時僅 6 天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使以色列獲得了巨大的領土利益,並且 拒絕從被佔領土上撤軍。結果撤軍問題成為國際上一場曠日持久的大爭吵, 年復一年達不成有效的決議。這無疑是在海灣地區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此 後阿、以雙方摩擦不斷,並終於在六年之後,爆發了第四次中東之戰‐‐&ldo;贖 罪日戰爭&rdo;。
(雪冰)
同室操戈的&ldo;聖戰&rdo;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東地區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局勢動盪多變, 區域性戰爭和規模較大的武裝衝突竟達四十多起,成為世界上最動亂不安的地 區。
中東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結合部,是世界交通樞紐,維繫著東西方 交通的命脈;同時,中東地區石油儲量極為豐富,約佔全世界儲量的 2/3, 而年產量也幾乎佔全世界總產量的 1/4,在能源危機日益嚴重的局面下,世 界各種力量都在伺機插手中東事務;由於中東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的發源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也非常尖銳,而歷史遺留的邊境糾紛,更經 常成為中東國家之間武裝衝突的導火線。
伊朗和伊拉克之間長達 8 年的&ldo;聖戰&rdo;,就是在這一系列複雜背景下爆 發的,並且成為中東地區除阿、以衝突之外持續最長、消耗最大、損失最慘 重的一場戰爭。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伊斯蘭教&ldo;兄弟&rdo;,但雙方所屬教派不同。伊朗是什 葉派教徒掌權,而在伊拉克掌權的則是遜尼派。什葉派的重要聖地納賈夫、 卡爾巴拉都位於伊拉克南部,伊朗什葉派的宗教領導人非常希望能得到這一 地區,同時,兩國還存在著長期未決的邊界爭端。
1975 年 3 月,在阿爾及利亞的調解下,伊朗和伊拉克在阿爾及爾簽訂新
的邊境協定,伊拉克同意以阿拉伯河作為界河,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 則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 300 平方公里土地劃歸伊拉克,並停止對伊拉克境 內庫德族反政府武裝提供支援。然而,1978 年伊朗內部動亂時,伊拉克驅 逐了長期僑居伊拉克的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沒想到一年後霍梅尼取得了政 權,他對伊拉克的驅逐耿耿於懷,重新支援庫德族反政府武裝,並提出向 伊拉克&ldo;輸出伊斯蘭革命&rdo;的口號。
1980 年 9 月 4 日,兩伊在北部邊界地區發生炮戰,邊界衝突升級。9 月
中旬,伊拉克軍隊佔領了一些兩國有爭議的邊界地區。17 日,伊拉克總統薩 達姆?海珊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撕碎了他親手簽訂的阿爾及爾協定,宣佈 收回阿拉伯河主權。22 日上午,伊朗炮兵向阿拉伯河上懸掛伊拉克國旗的船 只開火;兩小時後,伊拉克出動空軍轟炸伊朗軍事目標和石油設施,裝甲部 隊越過邊界進入伊朗領土。
兩伊戰爭從此爆發。
戰爭的第一階段是在伊朗境內進行的。9 月 23 日凌晨,伊拉克軍隊 5 個 師共 7 萬人、1200 輛坦克,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