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皇帝召見(第1/3 頁)
皇帝召見
「朝中李林甫黨羽,和畏懼李林甫的人太多。父親可以從地方,召集有名望,且不畏強權的官吏回朝,幫助父親執行政令。如史學大家吳兢這樣的人,這樣也有助於父親在朝野的聲望。」
「盛世主要是整飭吏治,官吏清明,則天下安定。父親在地方任職十幾年,知道一個地方的百姓生活如何,地方太守丶縣令的品德尤為重要。然當今的太守丶縣令,多與豪強聯合,魚肉百姓。這是父親需要留心的。門下省有那麼多佐吏,孩兒不懂太多,具體還要看父親。」
「另外奴婢問題,也是大唐的隱患。父親需要發出禁止達官貴人對奴婢殘害的法令,並嚴以監督。現在土地兼併嚴重,許多貧苦人家賣兒女為奴婢,官吏不作為,讓盛世蒙上陰雲。」
「這只是孩兒的一些芻蕘之見。真正能兼濟天下的政策,需要結合百姓丶地域丶天時去制定,孩兒還遠遠無法做到。」
李瑄沉吟片刻後,說出一點建議。
他剛來大唐不久,還需要增長知識,豐富閱歷,瞭解天南地北風土人情。
不然說的再多,也只是紙上談兵。
「雖然七郎的見解簡單,卻是宰相的志向。七郎還知吳兢,讓為父意想不到。」
李適之讚許地點了點頭。
吳兢為人耿直,敢犯顏直諫。是當代最著名的史學大家,已經修史四十多年,在朝野內有巨大威望。
皇帝都經常過問吳兢的去向,但李林甫覺得吳兢不好控制,以吳兢年老為由不用。
曾經宰相張說為求吳兢改幾個字,不惜下跪。但被吳兢毫不留情地拒絕。
這樣的人,李林甫怎麼敢留在朝堂?
現在吳兢在鄴郡當太守。
「父親謹記,不要學著魏徵丶宋璟一樣,去犯顏直諫。順著皇帝的意思即可。看看李林甫,多精明啊!」
李瑄看過吳兢編著的《貞觀政要》,但對吳兢不熟悉,不願多說。話鋒一轉,鄭重地向李適之提醒。
「諫臣是要名留青史的。唉,現在聖人聽不得不順耳的話了。」
李適之嘆息一聲,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他也知道。
「好在聖人年事已高。」
李適之話裡有話地說道,正堂只有他們父子二人,在外面說這樣的話,定是大不敬。
李瑄聽到李適之的話,搖頭一笑。
李隆基的命可長著呢,即便經過安史之亂的摧殘,依然能再活到將近八十歲。
父子二人,現在無話不談。向李適之請教一些問題後,李瑄回到自己的院落練字丶學習。
轉眼間,半個月過去……
不久前,王維親自登門,贈予李瑄一幅《長安遊春圖》,並附詩一首,感謝李瑄的贈詩。
被王維這樣的大詩人贈詩贈畫,李瑄喜不自勝。
當日,李瑄與王維暢飲,又連續幾日在王維家中學習琵琶。
同時,李瑄還向王維請教音律基礎。
因為李瑄將來要將「宋詞」搬上來,需要根據曲調去填詞。
這個時代的詞與宋代的詞平仄押韻有區別。
李瑄必須精通音律。
期間,李瑄還去拜訪賀知章,從賀知章那裡,明白一些大道理。
他覺得受用終身。
他去拜訪過李白兩次,但李白一次不在家,一次在宮中。
有些遺憾。
幾天前,李適之派遣至洛南縣龍沙河的匠人,發現金礦。
雖然還不知金礦的規模,但訊息傳回長安,李隆基龍顏大悅,賞賜李適之錦千匹,金器三十件。
昨日早朝,李適之正式向李隆基提出「改年為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