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ldo;九一八事變&rdo;開始時,日本的現役軍人只有3l萬,隨著戰爭的擴大,日本現役軍人的數量不斷增加,到戰敗的1945年,已達到719萬人。戰爭末期,日本的徵兵年齡從19歲一直到45歲,數十萬大學生也成了士兵。儘管如此,兵源仍然不足,所以在日本鐵蹄下的朝鮮、臺灣地區也實行了徵兵制。朝鮮和中國臺灣的年輕人作為&ldo;日本兵&rdo;被源源不斷地送上前線。
戰爭進行到1940年以後,日本國民的食物、日用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幾乎都實行配給制度。隨著戰局的惡化,配給量也逐漸減少了。這樣一來,國民離開配給,連生活都維持不下去。所以,整個日本糧食缺乏,國民營養不足的極度貧困狀態是一天比一天嚴重。
◆ 戰略轟炸
日本法西斯不斷擴大侵略戰爭的結果是遭到了同盟國軍隊更加堅決的反擊。為了狠狠打擊日本法西斯的囂張氣焰,把戰火引向侵略者的巢穴,1942年4月18日,美國杜立特中校率領由16架b25型戰鬥機組成的轟炸機編隊,從&ldo;大黃蜂號&rdo;航空母艦起飛,轟炸東京、名古屋和神戶等城市,沉重地衝擊了日本國民的心理,揭開了盟國轟炸日本本土的序幕。
1944年夏,美國軍隊全殲了關島和塞班島等馬利亞納諸島上的日軍,並以此為基地,出動b29轟炸機的大編隊對日本全土進行了戰略轟炸,空襲的首要目標是飛機工廠等軍事設施。
進入1945年,盟軍開始對日本城市實施無差別轟炸,普通市民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傷害。1945年3月9日,美軍出動234架b29型機對東京實行全面轟炸,共投放燃燒彈1 667噸,使l/4的地區燃起大火。以後又對神戶、名古屋、橫濱、大阪等全國150個城市實行空襲。日本政府為了儲存所謂的&ldo;實力&rdo;,被迫決定將城市裡的小學生轉移到農村,稱&ldo;學童疏散&rdo;。小學3年級(後來是2年級)到6年級的學生離開親人,以學校為單位集中住在各地的旅館或寺廟中。
1945年3月9日夜到次日晨,東京下町(今墨田區、江東區)地域颳起開春以來最強的風,而334架b29轟炸機恰值此時飛來投擲燃燒彈,進行無差別的地毯式轟炸,前後進行了兩個小時。所謂地毯式轟炸,就是像鋪設地毯那樣將這些地域全部炸毀。先是對轟炸地域進行圈定轟炸,使人無法逃脫,然後向中間地區投擲燃燒彈。那時剛好遇上強風,下町一帶化成一片火海。兩小時中約有10萬人死去,約100萬房屋被毀,受傷者不計其數。
1945年3月26日,美軍攻佔硫黃島,為戰略空襲日本本土開闢了中繼基地。從此,日本本土處於美國飛機的經常襲擊之下。6月17日至8月14日,美機對日本58個城市投下8.5萬噸燃燒彈;向日本煉油廠和油庫投下9 100噸炸彈,使日本石油儲存的l/7被炸毀,煉油能力下降80。美軍的轟炸打擊了日本軍民計程車氣,折損了日本的軍工業生產能力。1945年春夏,美軍在日本本土島嶼周圍佈雷,試圖對日本實施封鎖。日本的海上交通一時陷於停頓,下關海峽、名古屋、橫濱、東京和鹽釜等港口先後被封鎖。
2.戰後日本(2)
在盟國的沉重打擊下,日軍節節敗退,日本逐漸喪失制海權和制空權。日本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毀滅性打擊:在工業方面,由於空襲、原料不足和疏散工廠等原因造成日本的鋼鐵、煉鋁、石油、飛機、化學武器等生產急劇下降,已不再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實力。在農業方面糧食嚴重不足,海上供應線路斷絕,糧荒問題加劇,魚類供應銳減。在人民生活方面:絕大多數城市的居民皆因房屋毀於空襲而無家可歸,被動員和徵調到軍需工廠勞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