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在梅汝璈的日記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字樣:&ldo;處身國外的人,對自己國家不爭氣最感痛苦。8年的慘重犧牲,剛剛換取到一點國際地位,假使我們不能團結一致努力建設,眼見這點地位就會沒落了去。想到這裡,真是令人不寒而慄。身處異國的人這種感覺最是靈敏,這類體會也最是真切。想到這些事,我幾乎有兩三個鐘頭不能閉眼。&rdo;
◆ 寶劍與壯士
讓梅汝璈感到高興的是,他剛到東京不久就遇到了老友、教育部次長兼中央大學校長顧毓秀。顧毓秀受政府之託前來考察戰後日本教育現狀。他們在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的歡迎宴會上見面後,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此舉的含義讓梅汝璈既感激昂澎湃又覺使命重大。
這是一把裝飾華貴的寶劍。梅汝璈深深鞠躬,雙手過頂,嚴肅而恭敬地接過了寶劍,謙遜地說:&ldo;&l;紅粉送佳人,寶劍贈壯士&r;。可惜我不是壯士,受之有愧。&rdo;顧校長鄭重地說:&ldo;你代表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到侵略國的首都來懲罰元兇禍首。天下之壯烈事,以此為最。君不為壯士,誰為壯士!&rdo;
梅汝璈拔劍出鞘,看著寒光閃爍的劍鋒,激動地說:&ldo;戲文中常有&l;尚方寶劍,先斬後奏&r;之說,如今系法治時代,必須先審後斬。否則,我真要先斬他幾個,方雪我心頭之恨。我中華民族素來主張寬恕以待人,但為防止將來再有戰爭狂人出現,對這些戰犯必予依法嚴懲。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萬冤死的同胞;非如此,不能求得遠東及世界和平。我既受國人之託,決心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爭元兇逃脫法網!&rdo;一番話,令在座者無不擊掌稱快。
《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導。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ldo;天降大任於斯人&rdo;的激動和歡欣。他不無擔憂。他以一個記者的敏感以及對社會現實、國際利益的透徹瞭解,預感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畢竟,梅汝璈是一個留學美國,回國後又多年從事教學和法院工作的學者型專家。
2.上 任(2)
回到飯店後,梅汝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起了一位老朋友在得知自己將執法東京後吟誦出來的詩句:
法界推巨擘,中外早知名。
時也春正月,快哉此一行。
同仇增敵愾,官讞律長城。
我有拳拳意,非君孰與傾?
梅汝璈還想起了前不久全家在重慶為自己送行時的情景。30年前,自己從南昌赴北京讀書,出發時母親曾經把一袋炒米和鍋巴塞在自己手中:&ldo;崽呀,你在路上慢慢吃吧。&rdo;30年後,自己從中國赴日本審判戰犯,母親又深沉地對自己說:&ldo;汝璈呀,你到了那邊,切記要重重地審啊!&rdo;
親人的囑託,父老的期盼,四萬萬同胞的血和淚,在梅汝璈耳邊匯成了一個巨大的聲音:伸張正義,為國雪恥!
梅汝璈將寶劍敬起,默默起誓:一定不辱使命,依法嚴懲戰犯。
這位&ldo;壯士&rdo;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在這場人類司法史上罕見的大規模國際審判中,受審的28名日本甲級戰犯,除兩名病死獄中,1名因精神病終止審判外,東條英機、廣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坂垣徵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7人被判處絞刑,梅津美治郎等16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另有2人被判處有期徒刑。
◆ 起訴
時間一天天過去,東京審判開庭日也因為方方面面的緣故一再向後延遲。盟軍總部的國際檢察局壓力非常大,他們不僅要蒐集證據、審訊犯人、錄取口供,還要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