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內閣更迭(第1/3 頁)
首輔大人的推薦標準有三條,第一,必須與自己關係較好,如果是東林死敵,就沒有舉薦可能的。第二,至少了解對方的家底,拿不出萬兩銀子就別想入閣。第三,多少都要知道對方的弱點所在,像程國祥這樣剛正不阿的清官,他是不屑一顧的。
楊嗣昌被拿下,內閣就少了一位知兵的閣老,薛國觀是不懂軍事的,一旦被太子問詢其相關事宜,可能會語結,導致太子不悅。所以新推薦入閣的外援必須有兵部背景,對禦敵剿寇之事頗為精通才行,這樣能夠大大減輕首輔身上的壓力。
一般說來,按照薛國觀所描述的內容反向推理,就知道他推薦之人到底如何了。
但做戲要做全套,么雞聽了頻頻點頭:“嗯,首輔所言有理,那就這樣定了吧!”
大明新一代內閣就大致成型了,首輔薛國觀,次輔張四知、陳演、魏照乘、姚明恭,真乃帝國之甚幸啊!
沒有最坑,只有更坑!
不知道甩鍋爹一覺醒來,發現勳貴沒了一大半,內閣大變樣,他的近臣楊嗣昌被砍了,會作何感想!
啊哈哈哈哈……
此時此刻,心中更為得意的是薛國觀,如今內閣全是自己安插的人,可謂是銅牆鐵壁,固若金湯,行事起來方便極了,即便是溫體仁在位時也不曾有過如此盛況。
今後吏部人員更迭、戶部專案收支、兵部武備採購、工部各種修築費用、禮部舉辦慶典耗資、刑部審訊案犯所得,全都可以落入自己袋中,真可謂一本萬利!
若是一年收入二十萬兩,那都是酌情處理,想必不出三年,便可獲利百萬兩之巨,置辦田產府宅,迎娶曼妙美妾,自然不在話下。實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
么雞看到折騰地差不多了,便言歸正傳:“今內閣更替完畢,六部尚書均在,本宮就要公佈一件事。那就是從五月初開始,免去北直隸、山西、陝西、河南、山東這五大布政使司治所之內的所有稅賦,亦包括三餉。湖廣、廣西、雲南、貴州這四地均收一成稅賦,南直隸、浙江、福建、江西、廣東這五地收兩成稅賦,在全國範圍內取消三餉。各地田賦不再執行一條鞭之策,改為收相應成數的稻穀即可。”
本想下個月就開始執行,但古代落後的通訊能力導致朝廷的政令有極大的遲滯性,一個月的時間根本就傳不到南方各地,只能順延一個月,或許兩三個月才能初步展開。
即便如此,各地的地方官員也會陽奉陰違,繼續向農珉收取高額的田賦,以監守自盜,這才是他們豐衣足食,披金戴銀的根本所在,向朝廷繳納的稅賦只是小頭而已。
眾所周知,明亡始於驛站裁撤,嚴重災荒與壓榨稅賦是帝國崩塌的主要原因。
原定於六月下令加派的七百三十餘萬兩練餉,到了地方,就會變成四五千萬兩之巨。
北方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又須繳納重稅,走投無路之下,只有聚眾造反可活。
從實質上分析,楊嗣昌提出的“三月平賊”與袁某人的“五年平遼”,有異曲同工之妙,那便是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
這種利令智昏的政令歸根結底也只能是飲鴆止渴而已,即便張獻忠不復叛,甩鍋爹的財政增收計劃也維持不了多久。
更何況軍餉雖然增加了,但經過層層盤剝,下發到底層士兵手裡已經所剩無幾了,大部分都落進了將帥們的腰包裡。
在理想狀態下,清軍不入關,明朝的走向也就是唐末的結果,即諸多統帥擁兵自重,各地藩王裂土而治,演變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隨著曠日持久的殘酷戰爭還在延續,一半左右的總兵都將成為只認錢,不認人的東西。
當崇禎皇帝手裡的銀子花光的時候,就是他們……
太子殿下英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