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4/5 頁)
卷九:河北爭鋒 第五章 拉開序幕
卷九:河北爭鋒第五章拉開序幕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建安三年,公元月。
隨著劉曄對於“捨得”之道的更深理解,在回到幽州的大半年中,除了處理公務之外,劉曄腦海中的統一天下思路也日趨完善,但在此之前,先得解決幾個隨著時日增長更值得深思,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首先,徐州這塊“飛地”,雖然錢糧豐盛,兵員也不缺,但是地勢太差,四面受敵,易攻難守。隨著劉曄的強勢接收,以及原本曹操,袁術,袁紹先後進兵威脅等外力因素漸次消除,“太平”日子過得久了,不安份的人和事也漸漸多了。劉曄不在徐州坐鎮,張昭與趙雲因為這些東西牽扯太大,也不能直接作決定,二人漸感力不從心。
其次,同徐州一樣,作為劉曄根本之地的幽州也有許多問題。
最後,隨著公孫瓚指日可待的滅亡,袁紹與坐擁幽,徐二地的他便再沒了緩衝而直接相對,利益衝突不可避免,而袁紹與曹操也存在同樣的利益衝突,如何謀劃,才能使戰事朝著對自己有利方向發展成了必須拿出具體章程的地步。
所有的一切歸結在一起,劉曄深感於心——
“趁著大勝之際,我的威望到達新的頂峰,也該是時候作出重大變革了”
於是,整個六月,劉曄都在不停地接見心腹,商量補全規劃之餘,同時下令軍隊進入僅次於交戰時的二級警備狀態,欲以武力為依,強勢推行變革。
七月一日,劉曄正式下發改革公文,適用範圍為幽州,以及遼東。內容主要包括:
一,屯田制全面施行,境內所有土地使用權收歸州府,地主將憑地契得到每年收成一成之利,租種農民得五成,上交國家四成。取消軍屯,軍隊嚴格訓練,作為戰爭機器專注於戰鬥。
二,土地作為私產禁止買賣,可以作為遺產傳承,但三代以內沒有軍功則土地收歸州府,如果不為州府發展出大力,獲得這個軍功的難度並不算小。
三,軍功的計算細分,戰爭中武將士兵可以直接獲得,但也不用擔心身為文官就沒了軍功,不說出謀劃策的謀士,就是內務,後勤等也可以依據工作表現依例獲得。
四,提出軍功可以積累,兌換的概念,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退役、辭官之後,憑軍功大小,每月按等級享受州府補貼;一定數量的軍功,可以得到不能買賣的土地,但原則上不保證土地位置。
五,三年內,全境所有十五以上,三十五以下男力都得分批參與為期半年正規軍事訓練,願意從軍且素質合格者將編入準正規軍軍團,繼續接受訓練改編。
改革沒有涉及到徐州,這是因為劉曄對於徐州終於下定了決心,拿定了處理主意。
令人信使走水路傳遞他的命令到徐州使趙雲與張昭早作準備,配合各項事宜後,劉曄嚴肅地問身邊的田豐道:“元皓,你應該明白,先前我是想派志才或者公臺(陳宮)去的。冀州本就是你家鄉,袁本初前時不只一次地表達過他對於你這位大賢失之交臂的惋惜,若是會面,我卻有些擔心意外,還有元皓你會否感到尷尬不自在。”
“主公且放心,豐自問當初選擇可謂明智之極,從不虧欠袁冀州,當然談不上負擔尷尬。而豐在冀州尚有部份親屬當初不願隨同來到幽州,正好可以再回故土勸誡一次。”
田豐是最早歸於劉曄的名士,他的正直不阿,剛正直諫對於一路走到今日地步的劉曄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是真正的依為臂膀之才。
現今劉曄與袁紹的關係正是非常微妙狀況,故而劉曄有點擔心田豐為使去交涉,總有些“送羊入虎口”的擔心,而名聲並不太顯於外界的陳宮與戲志才就沒有這種擔憂,想必袁紹不會為了這二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