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有花堪折(第1/4 頁)
I-mAx影廳的燈光熄滅了,電影拉開了大幕。
……
沉船“泰坦尼克號”的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泰坦。
泰坦神族和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眾神爭戰失敗,後來被囚禁放逐在深淵地獄中,許多人認為“泰坦尼克號”沉沒也和這個不吉利的名字有關。
當然,這是典型的馬後炮。
《泰坦尼克號》這部傳奇電影本身更多的與詹姆斯·卡梅隆息息相關。
當年這個加拿大人,由於拍過《終結者》系列、《真實的謊言》等幾部叫好叫座的大片,一時間呼風喚雨、擁者成眾。
而私下裡,詹姆斯·卡梅隆是個潛水發燒友,一直對八十多年前沉於大西洋底的一艘破船倍感興趣,曾潛下去拍了幾個片段,便興致勃勃想要搞成紀錄片。
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紀錄殘骸多沒勁,我們還原它的輝煌,來它一個催人淚下的沉船故事!
詹姆斯·卡梅隆一聽言之有理,立即勾連了一番。
因此,二十世紀福克斯和派拉蒙影業,聯手湊了詹姆斯·卡梅隆
1億3500萬美元,拿來交給這位盡情敗壞,於是一部電影就此開工,它的名稱幾經更改,最終定為《泰坦尼克號》。
這部影片最終的拍攝製作過程長達五年。
回到1997年5月,彼時仍處狂拍階段的《泰坦尼克號》北跑加拿大、南奔墨西哥,上竄下跳雞飛狗叫,不僅把1億3500萬銀子花了個精光,越看越不靠譜的卡梅隆還不斷要求追加投資,同時保證這將是一部絕佳影片。
最終派拉蒙被卡梅隆搞怕搞虛了,沒敢跟投,福克斯騎虎難下,咬牙又追加了6500萬美元,使得該片的投資達到當時影史史無前例的兩億美元。
1997年10月,電影因為後期延長,推遲上映。
華爾街的專家特別計算了一番,結論是此舉將導致影片收入驟減、血本無歸。
連福克斯自己人都公然喊出,影片票房前景將是“一場不亞於泰坦尼克號沉船本身的災難”。
1997年11月,關於敗家導演卡梅隆無節制花錢的爭論仍如火如荼,當月《泰坦尼克號》在東京電影節上首映亮相,被媒體們幸災樂禍地形容為“場面冷清、門可羅雀”。
12月19日,《泰坦尼克號》在北美上映,媒體評論紛紛出爐,雖然《今日美國》拍手叫好,《紐約時報》稱之為“多年來唯一一部堪與《亂世佳人》媲美的傑作”,但以《洛杉磯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為首的大多媒體並不感冒,而且口徑無比統一:這電影真他媽值兩個億嗎?
而觀眾怎麼個反應呢?
週一票房數字出爐,結果仍然讓人灰心——三天累計收入2760萬,還不及前一週《驚聲尖叫3》的3300萬,而後者的成本僅是它的八分之一。
福克斯的發言人連忙說,我們在海外還賺了500萬呢,當即被人傳為笑柄。
這一天,福克斯的高層也許在想,我們終於創造了一部比《埃及豔后》更臭名昭著的賠錢電影——槍擊和跳樓,哪種死法更體面?
只有始作俑者——自願降薪墊錢的詹姆斯·卡梅隆不以為然,他在等待奇蹟的出現。
奇蹟真的發生了。
《泰坦尼克號》第二週全周狂收了6000多萬,第三週更高達7000多萬,實現了開今闢古的票房逆增長異象。
第二年1月,大家很高興地發現《泰坦尼克號》海外票房果然不俗,因而為其成績僅僅低於高不可攀的《獨立日》而彈冠相慶。
顯然,他們太容易滿足了。
影片繼續以每週不少於2000萬的票房收入堅挺著,1998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