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混沌的時代——第十章:歷史的拐點(4)(第4/4 頁)
如今文人大多少風骨,這樣的人已經極少見了。”
他頓了頓,道:“此人能夠心甘情願為那李文革驅馳,可見這個姓李的武夫也絕非能打能殺善於治軍那麼簡單。”
張永德頷首道:“這一點永德也早便想過了。一州之內,文官和武將不能一致。這已經不新鮮了。能夠得到文官和武將一致推戴的藩鎮極少,這個李文革能夠做到,可見其人必有過人之處。蘆子關一戰地內情雖然難以確知,然則以一個指揮地兵力竟然能夠殺敵兩百七十五人。這幾乎已經是一營兵馬的總額了,此人若為大將,數千軍馬便可縱橫天下。”
王樸深表贊同,他笑道:“今日在山上,老夫以曹滿劉裕之語相試探,那個性陸的軍官倒還罷了,卻激得那秦固頗為惱火。這小娃娃當著老夫的面數落延州節度和朝廷,居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甚至明白說道即便是朝廷反對,九縣軍民也要一心一意推戴李文革上位。以老夫看來,若是朝廷真個逼急了,旁人如何不知道,他是真有擁戴李文革脫離朝廷治下的決心的!”
“哦?”張永德吃了一驚。
王樸嘆道:“其實平心而論,他說地並沒有錯,這許多年來兩代朝廷確實不曾於延州軍民有過甚麼恩惠。前朝和本朝,在這件事情上做得甚至不如石敬叔侄。然則去年今上登大寶,第一批上表歸順的藩鎮中便有延州……”
張永德道:“是啊,若不是高允權識趣,稱臣在先,以他的轄區和軍力,無論如何撈不到侍中的高位。朝廷此番之所以難於措置,也正是因為此。高允權畢竟於當今皇帝有大功,若是此可見他失勢便棄之不顧,朝廷在四方節度們眼中豈不是過於勢利了?”
王樸不以為然道:“抱一將軍,話不能這樣說。兩次向朝廷上表歸治,其中的關鍵人物都是延州的觀察判官李文質,高允權雖有此心,若沒有李文質一力促成,只怕也不會那麼容易。比起武將和高家,延州的文官們更值得依賴,畢竟他們心向朝廷企盼天下一統,這和朝廷的想法是一致地。”
張永德愕然:“先生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支援那個李文革?”
王樸搖了搖頭:“下官只說出了一個事實,至於支援誰不支援誰,那不是下官和將軍所能決斷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