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勇於敢則殺(第1/2 頁)
李耳教導道:“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姍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爭強好勝就會招來殺身之禍,甘於柔弱、處下則能保全自身。這兩者,一個有利,一個有害。上天所厭惡的行為,誰能知道其中的緣由?聖人總是小心謹慎行事。自然之道,不需要爭鬥就能獲勝,不需要言語就能得到回應,不需要召奐自動就會到來,坦坦然然的就能做好謀劃。天道就像一張網,雖然稀疏卻從來不會有遺漏。”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人為什麼總是爭強好勝?還不是因為人無知。無知使人偏離道,使人再也感受不到道的完美,因而滋生出慾望和恐懼,然後在慾望和恐懼的驅使下,人就會去爭去搶。若是人能夠了知自己的真實本性,怎麼可能還會去爭去搶?我們的道之本性是何其的完美,為什麼不選擇與道認同?非要與身體認同?與身體認同還想要獲得平安,就如坐在鱷魚背上還想要安全渡河一樣可笑。聖人為什麼能夠無為?還不是因為他了悟了自己的真實本性,道本身就是完美的了,他還需要做些什麼來獲得完美?聖人為什麼甘於柔弱、處下?難道他是傻子嗎?當然不是,聖人其實是天地下最聰明的人,因為他不再固執己見,不再執幻為真,不再讓物慾束縛自己。聖人清楚地知道,爭強好勝只會使自己偏離道,而偏離道的後果就是受苦,所以他從來不會去做這種愚蠢的事情。聖人只想一直待在道中,因為道即是圓滿,唯有一直待在道才能一直感受到道的圓滿。他對世間的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因為世間無一物能與道相媲美。聖人待在道中的秘訣就是做到清靜無為,柔弱謙卑,不爭不搶,順應自然。道本身就處在完美之中,當我們什麼也不想要,什麼也不想改變的時候,我們立即就成為了道本身。爭強好勝只能是有害的,因為爭強好勝只會使我們偏離道。而甘於柔弱、處下則是有利的,因為甘於柔弱、處下能夠使我們一直屹立於道之中,不至於偏離道。”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上天所厭惡的行為,誰能知道其中的緣由?聖人總是謹慎行事,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偏離了道。上天所厭惡的行為是什麼行為?自然是厭惡一切爭強好勝的行為。上天為什麼會厭惡這樣的行為?因為這樣的行為破壞了自然本身的和諧,上天焉能不厭惡?一切戰爭、犯罪事件以及人對人的不人道都是因為人爭強好勝而有。就如有些諸侯國總是為了一箇中原霸主的虛名而發動戰爭,導致天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上天能不厭惡他們嗎?世間絕大多數人都只喜歡強大而不喜歡弱小,殊不知強大其實是弱小,弱小才是真正的強大。我這麼說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強大反而會弱小,弱小反而會強大?因為真正強大的人不需要證明自己強大,所以他甘於弱小。只有弱小的人才會想要獲得某些成就來證明自己強大。人為什麼那麼虛榮?為什麼總是想要被人認可?為什麼總是想要證明自己?還不是因為人感受到了深深的匱乏感。只要我們不與道認同,還在與身體認同,我們的內心就一定是匱乏的。只要我們還處在這種匱乏心境中,我們就想要虛榮,就想被他人認可,就想要證明自己,就想以這些方式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然而,我們越是想要虛榮,越是低下;越是想要被他人認可,越是卑微;越是想要證明自己強大,越是在證明自己渺小。爭強好勝只會使我們感到越來越匱乏,只會使我們離道越來越遠。有道的聖人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總是小心謹慎行事,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偏離道。物慾總是很容易迷亂人心。道心不堅,定力不足的人很容易就會被物慾迷亂,使自己偏離道。我們唯有不再爭強好勝,放棄追逐一切外物,做到須臾不離道,方能一直屹立於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