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5 頁)
稽首行禮道。
“哪裡,哪裡!“村民剛準備謙辭幾句,一發現這個謙虛實在不對,趕忙改口道:“謝謝道長,謝謝道長,道長仙福!”
“剛剛那從天而降的雷光是道長所放?”村民不好意思地問道,然後很快一一大群村民夜興沖沖地圍了過來問道,眼睛閃閃發光。
了塵和朱載墲的出現很突兀,剛剛的雷電更突兀。加上一直以來民間對道家的固有映象,所以才有村民的好奇一問。
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免不了對仙人,仙法的傳說和嚮往。更何況這一大一小兩個突兀出現的道士很是不凡,至少大的道士仙風道骨,仙氣飄飄,小道士明眸齒鋯,跟個仙童似的。鄉野之間可找不出這麼趕緊漂亮的小娃子。
。。。。。
村裡有得道高人來訪的訊息立刻轟動全村,能在萬里之外,見到得道高人可是見了不得的大事。不一會兒,村中族長,三老便急急忙忙的迎了出來,以最隆重的禮節將了塵和朱載墲迎進了村內。
現在的漢人不是幾百年之後嚴重喪失了民族自豪感的民族,清代或者說在晚清之前,漢人一直都是一個驕傲的民族。強盛的國度,悠久的文明,以及對周圍碾壓似的各種優勢。讓這個時代無論走到哪裡的漢人,都會自覺地保留下自己的傳統,並在內心不忘以炎黃子孫,華夏子民自居。
到達了這裡的漢人怎麼可能會願意融入一群猴子似的馬來人中間去?
這是一個很大的村莊,而且基本上聚族而居,說是村莊,不如說更像一個堡寨。
讓了塵很欣慰的是,他在這裡看到了祖宗祠堂,看見小小的土地廟,也看見了私塾。
當然這裡肯定沒有科舉,但至少一座私塾可以讓他們記得自己的根!一個不會說漢話,不穿漢服,不會寫漢字的漢人還是漢人嗎?
“不知道長從何方雲遊而來?”酒桌之上,唯有了塵這桌是素多葷少。但陪坐的明顯都是村子裡“有頭有臉”的人。
“貧道自四川青城山雲遊到此,見土著兇殘,不得不出手一二。聖人有云: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大家同屬炎黃之族,華夏子孫。貧道方外修行,但亦是炎黃同族啊!”了塵說完,特意看了看了身邊的朱載墲,意有所指地說道。
“哈哈,道長果然不愧名山高道,見識彌遠,非我等凡夫俗子可比,道長救助之恩,請受我等一拜!”族長聽完,立刻站立而起,帶著滿祠堂的族人對著了塵深深一拜。
了塵坦然而受,並不拒絕。雲淡風輕之下,讓一群海外華民更加認為了塵等人不是凡人了。
一場酒席,了塵和一大群人一問一答,倒也賓主盡歡。族長堅決要留了塵和朱載墲多一些日子。
大家離國萬里,人在異鄉。見到故國之人自然格外高興。
從明初開始,這群村民的祖先便已逃難到此。二百多年了在此生根發芽,卻難忘故里。
村裡特意留下了塵跟朱載墲,自然也是有事相求的。
閩粵之地多信媽祖,在離的村莊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座媽祖廟,只是鄉民自發建造,卻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廟祝。村莊離海不遠,而且很顯然這麼富裕的村子絕不是光靠幾畝地能支撐起來的,少不得行海經商。因此無論出於平安,還是本身的信仰,媽祖都是這群華人之中重之又重的神明。
如今有一位得道高人到此,媽祖聖誕快到了,村裡希望了塵能幫忙主持一場法事,為村中祈福。當然,族長也很是許諾了一大筆香火公德錢。
了塵自無不可,修道之人行走四方,弘法立道,有人供奉是好事。特別是在這萬里之外,在一大群綠色土著的包圍之下,能讓華人保持自己的信仰的認同,於道門,於大明都是一件好事。
況且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