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5 頁)
良將徐晃的老家,到了漢末,怎麼也要去見識見識這個兩名傳千古的人物,能收入麾下自然更好;廣平、鉅鹿有田豐沮授這樣的人才,自然也不能錯過;常山真定有白馬銀槍趙子龍、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顏良,絕對不能放過;涿縣有屠夫萬人敵張飛、草鞋匠劉備,怎能不見?
郭嘉等人雖然對主公不抄近道,繞路而行有些奇怪,覺得可能是為了沿途遊覽風景,體察民生,便也沒有多問,倒省了劉淵諸多口水。
行行復行行,不多時便到了黃河渡口。
劉淵站在河岸,看著清澈如許的黃河水,沒來由的一聲感嘆。此時的黃河,因為上游黃土高原植被未遭破壞,所以顯得如此的清澈,哪裡有後世那渾濁不堪的半分影子?渡口處車來馬往,有穿著華麗、乘坐馬車的世家富商,有跑腿打短工的苦力,更多的,是面黃肌瘦,生活困苦的百姓。
貧民群中,時不時可見三五個佈施符水,傳授教義的道士身影。劉淵一路行來,只覺洛陽附近稍好些,待出了洛陽的控制範圍,一路上流離失所的貧民便多了起來,太平教道士也愈發頻繁,到這裡已經是隨處可見,可想而知,大漢朝的民政是如何的凋敝糜爛。
太平教之所以發展的如此之快,與其說是張角忽悠水準頗高,倒不如說是朝廷、士族的逼迫。劉淵對此雖然於心不忍,卻也無可奈何——他如今雖然有些身份,但畢竟還沒上任,沒有地盤,沒有錢糧,便是想讓這些貧民一路跟隨去漁陽,他也負擔不起。
劉淵心中打定主意,只待掌控了漁陽郡,努力發展農業、經濟,把底子打牢靠,再回過頭來收攏流民——這些流民可是最為重要的戰爭資本,幽州地廣人稀,待他驅逐鮮卑、烏桓之後,地盤將更大,這些流民便是他崛起的先決條件。
郭嘉等人一路上也是罵娘不斷,十三四歲正是他幻想一切美好事物的年齡,潁川境內雖然也有流民,可相對來說還是富足有餘,所以很多時候他都以為大漢雖然政治民生混亂,卻也並非無可救藥,直到現在才徹底死心,朝廷真的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眼看就要轟然倒塌!
想著想著,郭嘉抬頭,定定的看著劉淵的背影,只希望他是一個值得效忠的主公——雖然到現在,劉淵並沒有暴露出太大的缺點。
牽牛上船,整整一個時辰,方才度過黃河。尋了一處縣鎮祭祀了五臟廟,又匆匆上路,直奔河東而去。三十多號人(劉淵麾下原本五十多人,經商分去十三人,又留下十人保護洛陽蔡府,便只有三十餘人)一路浩浩蕩蕩,腳步輕快。
照理說郭嘉、陳群這種文人先生體力弱體衰,經不起長時間連續奔波,但如今看他二人步伐瀟灑,臉色紅潤,竟然沒有絲毫疲累。尤其是郭嘉,這小子從小體弱多病,是個藥罐子,以前手裡提的那個酒壺裡面裝的全是藥汁,時不時要喝上一口,才能身心舒爽。現如今,他不但丟掉了藥壺,更能力舉百斤,成了一個勇士,時常在典韋面前炫耀他那漸漸鼓起的肱二頭肌。
這些,自然都是劉淵那一滴精血的緣故。
自那晚賜了精血,又教授了簡化過的壯體功與太極拳,一月下來,幾十人個個都成了猛士,其中資質頗好的幾人現在都能力舉五百斤,開四石強弓!
郭嘉、陳群二人不屑修煉被他們稱之為莽夫決的壯體功,卻對以靜制動、以慢打快的太極情有獨鍾,練得頗為像樣兒,俱都有了幾分出塵的氣息,一眼看去,真個高人隱士模樣——雖然太年輕。
經過這事,劉淵還發現兵主精血另一個驚人的特性——吸收了精血的人,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對他更忠心!與西方傳說中的血族有些相仿。
不過這是好事,劉淵心中只有高興的份,一想到日後無人背叛,這主公當的,能不有成就感?
河東之地,自古以來名臣良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