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貢嘎神山(第1/3 頁)
第一百六十二章 貢嘎神山
趙朗在木波族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向博齊羅與阿波依告辭,博齊羅準備了一大包風乾犛牛肉和羊肉,還有大包的物資,交給了兩個引路的漢子,囑咐兩人要聽從趙朗吩咐,要伺候好趙朗飲食等等。
在木波族人不捨的目光中,趙朗離開了山谷,跟著兩名木波族漢子,繞著橫斷山脈,從山溝、林間小路,先是向東,再折向北,足足走了兩天,才到了博齊羅所說的上山的山路。
這兩天繞著橫斷山脈行走,讓他真正見識到了這山地氣候的特點,從磨子谷出來,直到這條東北面的山路,經歷了亞熱帶、曖溫帶、寒溫帶與亞寒帶,體會到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徵。
好在博齊羅很細心,準備的物資裡有禦寒的羊皮襖子,讓三人都能抵禦寒冷。趙朗在得妥鎮也準備了一些登山的物資,所以也能應對這些不同的氣候。
經過向兩個漢子瞭解,這貢嘎神山每年6月至10月是雨季,其他的季節為旱季,現在已是6月初,雨季已逼近,要抓緊時間才行。一旦雨季到來,登山則困難重重,危險係數也大大增加。
已找到了這條登山的山路,趙朗便把兩名漢子打發走了了,後面登山之事就用不到他們,留下來等候也是浪費人手。
此時已是下午,兩名木波族漢子走後,趙朗揹著背囊,提著大包生活物資,向山上走去。行了2個小時,看天氣,再看了看手錶,已是下午16時多,他找了一個稍緩的山坡,砍下一捆樹枝,搭建了一個簡易的棚屋,準備養足精神,明天再登山。
夜裡的山中氣溫很低,好在趙朗在得妥鎮時,為自己做了一個羊皮睡袋,鑽進帶著羊毛的羊皮睡袋,再蓋上博齊羅送的羊皮襖,暖得很。
次日一早,趙朗簡單地收拾了行裝,邁開大步,向上攀去。手錶顯示此處的海拔是2960米,趙朗站著崎嶇的山路,一步一個腳印,向上走去。他不想用銀色盒子御劍飛行,探險嘛,需步步探索,才會有所收穫。若是從30多米的空中飛行,走馬觀花般,恐會錯過許多東西。
行了兩個多小時,山上忽然颳起了大風,估計起碼有七八級的大風,吹得下面的針葉林沙沙作響,人在山路上被吹得站立不穩。趙朗躲在一個大土窩中,看看手錶,這才登了300多米,就用了2個小時,這山路確是不好走,彎彎曲曲的呈之字形,後面就是40多度角的斜坡,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半個小時後,風停了,趙朗繼續上路,這一次他加快了速度,走了一個多小時,登上了3500米左右的高度。此時的山上已沒有了高大樹木,只有一些灌木與雜草,道路越來越難走。有時趙朗不得不施展身法,跳躍騰挪,才能越過障礙。
一路上人跡罕見,小路已越來越模糊,只可依稀辨認。終於,來到了3800米左右的高度時,趙朗有了發現……
在二十米外的一個山坑裡,他發現了一頂棕紅色的帽子,一看便認得這是密宗僧人常戴的長形帽子。山坑不大,深約三十米,直徑約二十米左右。
趙朗取出一根繩索,這是登山必備的工具,在得妥鎮購買的,只有五十多米長,還算結實。固定好繩頭,順著繩子,腳一蹬,就沿著山坑向下滑去,以他的身手,三十米的深度不用六秒就到了底。
觀察了一下四周,沒什麼發,撿起那頂僧帽,端詳了一會,也沒有什麼異樣,想了想,又爬上地面,收拾東西,繼續攀登。
從那頂帽子可推測,這條山路就是蔡巴等人登山之路,順著這條路一直走,可能很快就有發現。他敢肯定,以現在大宋人的登山技術水平,能登上6000米的人,估計也沒有多少。
這個時期的人,要克服低溫、低壓、缺氧、雪盲等因素可不是一件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