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以上秦亡的四條原因,單獨一條都不足以導致秦亡,其中重點是第二條。
後代皇帝在學習中進步了,他們不會一次犯太多錯誤。
第五章 嬴政暴斃,趙高得勢(1)
李斯這個人,字寫得不錯,算是中國書法的鼻祖。他研發出了小篆,還寫了一個字帖《倉頡篇》,裡面都是小篆,供士民學習,用來統一六國文字。小篆成為了秦王朝的官方文字,現在的印章上還在用。
小篆最革命性的特點是&ldo;方圓絕妙&rdo;‐‐從前的六國古文字都是扭扭歪歪、拳打腳踢、東長西短、大大小小,像蝌蚪一樣。唯獨從李斯小篆開始,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方塊字形,各個字都一樣大,所謂&ldo;方圓絕妙&rdo;,這可以從泰山石刻的小篆上得到印證。李斯也就因此成了小篆書法的泰斗。杜甫有詩曰:&ldo;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戟森相向&rdo;,意思是李潮兄的篆書逼近李斯先生,這是誇李潮呢,而且他寫的小篆字像快劍長戟,顯出了先秦人的剛猛凌厲。
不過,拳打腳踢、歪歪扭扭派的六國古文字並沒有因為李斯搞出&ldo;方塊字&rdo;的小篆而滅絕,它們的筆意被另一個人繼承下來,形成了所謂隸書。這就是當時秦政府裡一個小公務員,叫程邈,這傢伙喜歡描描寫寫,於是把拳打腳踢派的六國古文字升華成隸書,與李斯的小篆分庭抗禮,互相輝映。小篆方圓絕妙,強調的是方塊對稱的靜態美,隸書沒有統一的外輪廓,強調的是波折彈縱的動態節奏美。
從此,小篆成了正式公文的書寫體,隸書則成了日常文字的書寫體,好比寫日記寫部落格的時候用隸書,給新開張的飯館題字的時候寫小篆。
泰山是上帝駐人間的總辦事處,公元前219年,李斯陪著秦始皇來到這裡,並且立了一塊泰山石刻,歌頌老秦的豐功偉績。石頭三面刻字,一共一百四十七字,都是李斯的小篆,雖然是方塊字,但其勢飛騰,顯示著秦人一往無前、吞併六合、勢不可當的氣魄。到了宋代,歐陽修、趙明誠收集了該刻石的拓本,但僅存四十七字。到了清乾隆年間,僅存二十九字。後來這石頭乾脆被火燒了,燒斷的殘石也不知所去。後來有人在泰山玉女池得殘石兩塊,上邊只有十個字,於是把它儲存在泰山岱廟,壞蛋夠不著的地方,還做了個亭子護之。但是做亭子的時候一不小心,又把它損掉了一個字,於是現在就剩九個字了。唉!
類似的石刻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上面還有一個&ldo;德&rdo;字,可見秦始皇也是講&ldo;德&rdo;的。所謂&ldo;德&rdo;,就是德政,為政以寬,省刑罰的意思。通常說起秦始皇就是&ldo;殘暴、暴虐&rdo;,好像他一瞪眼就要殺人似的,我覺得大可不必這樣認為。李斯後來快完蛋的時候,從獄中上書,自陳七條罪狀,其實都是表其七項功勞的,最後一條說:&ldo;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rdo;這條&ldo;罪&rdo;緊接著前面統一度量衡的&ldo;罪&rdo;,都是表功的。
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材料,說明秦統一之後,曾實行&ldo;緩刑罰,薄賦斂&rdo;的德政,最後還被李斯列為了獄中求生的理由(功勳)之一。
&ldo;緩刑罰,薄賦斂&rdo;這大約也是泰山石刻上所說的德吧,同時也屬於典型的儒家思想。明朝狀元焦說:&ldo;秦未嘗不用儒生與經學(指儒學)。&rdo;秦用了一定的儒家治國思想,焚詩書、坑術士也不是專意討伐儒家來的,關於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
作為皇帝,所謂殘暴,最直觀的理解,就是濫殺人。但是秦始皇時代的法令並不殘苛(是秦二世修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