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5 頁)
法。
這是一種新型製備方法,先向溶液中投放鐵氧化物和M2+水溶液,攪拌後再放入一種特殊的鹼溶液,從而在溶液中間形成包含中間沉澱物的膠質懸浮液。取中間懸浮液,加熱到一定溫度,再吹入純淨空氣,使之發生氧化反應,當沉澱物消失,高純度鐵氧化體便轉化完成。
經過計算,這樣製備的成本與濃縮法相當,但鐵氧化體的顆粒卻達到了0。5到1微米之間,接近化工沉澱法品質。
用這種製備法,生產出來的鐵氧化體完全可以作為優秀的磁性材料,運用於製造高密度大容量軟盤。而其價格卻非常低廉,僅和低密度軟盤同等成本。高密度、低成本,目前市面上所出品的所有軟盤都不是我們的對手!”
陳中等人都聽得呆了,還有這種製備方法?他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
如果真的像郭逸銘說的這樣,磁性材料的製備成本和低容量磁碟相當,但實際品質卻相當於高密度盤,那還有哪家公司能夠和西部計算機公司競爭?
電子科學家,也可以說是化學家,他們只聽製備流程,便知道這種方法至少從理論角度是可行的。
當然,聽過製備流程,他們也非常清楚,這種水熱法的關鍵是那種特殊的鹼溶液!氧化物普遍無法飽含於水溶液中,如果沒有這種特殊的鹼溶液,懸浮液中的氧化物含量必然很少。雖然製備同樣可行,但成效必然會大大降低。
這種鹼溶液的實際效果是否如此,也就只有等待試驗來證明了。
如此說來,一種高品質、低成本的磁性材料不用他們再多費心了。不知道西部計算機公司研發的介質製備技術,是否也會給他們同樣驚喜?
“……介質製備,塗敷法太差,磁粉只能達到40%的沉澱,磁密度非常低。濺射法可以做到100%的沉積率,但需要無塵車間,裝置成本太貴,而且無法大批次生產。所以我們打算採用電鍍法來製備,它的磁性材料沉積率同樣達到97%以上,幾乎與濺射法相等,且價格低廉,無需建設超淨車間,最關鍵的是可以大批次快速生產……
不過未來,公司仍然將以濺射法為主要研究物件,電鍍法只是作為一個過渡技術……”
“磁頭我們沿用現在慣用的仙台斯特合金,作為讀寫材料。但在製備上,採用Ampex公司在1970年發明的各向異性磁頭。這種薄膜型磁頭工作間隙小、磁場分佈陡、磁跡寬度窄,可以很好地提高工作速度和讀取精度。Ampex公司在發明了這種磁頭以後,一直沒有被其他公司採用,現在專利已失效,我們可以不再考慮專利問題……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過渡方式,希望透過對這種磁頭的研製,積累經驗。公司另外有一種磁頭記錄技術儲備,但目前並不打算大規模推廣……”
郭逸銘在一個圖板前,寫出一個個計算公式和草圖,以便陳中等人直觀理解。
這些技術,就像他所說,都只是一個過渡。但並不是為了讓陳中等人磨合團隊,積累經驗。之所以不拿出更好的東西來,是因為沒有必要。
高新科技更新換代極快,他沒有必要一下子就將最好的東西拿出來。
公司現在才進入正式起步階段,需要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既然可以經由技術進步、產品更新分階段在市場上圈錢,又何必自己斷掉自己的財路?
技術只要夠用就好。
這也是他為其他公司提前挖的坑。
一兩年、兩三年就來一次技術更新,一直讓別的公司看到希望,卻總是追之不及,無謂浪費研發資金,漸漸造成財政枯竭,最終將它們趕盡殺絕。這種既為自己領先潮流打下基礎,又能贏得名聲,一舉數得的事情,何樂不為?
以後一提起高新科技先鋒,人們腦子裡就會不由自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