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四章 隆慶元年春闈(第1/2 頁)
翻過一月,很快就到了春闈的日子。
不管前面有多少激情澎湃,揮斥方遒,今天也得老老實實進去考一遭,憑成績說話。
往年是關在號房裡面,三天兩夜,屎尿屁文章全在一個地方,出來那個臭氣熏天,可想而知。
在這一點上,南方特別是江南計程車子是最吃虧的。因為江南地方貢院的待遇是相當奢侈豪華的,就差每個考生分配上一個兩室一廳了。
但京城,寸土寸金嘛,也就自然只有那麼一間小隔間。
好在今年遇著科舉改革,給縮短成兩天一晚了。
不僅如此,還允許提前交卷。
卷面上,還有西域專項、遼東專項、服從調劑等專案可供勾選。
蕭平安才從錦衣衛昭獄裡放出來,幾乎是無縫銜接直接就來到貢院參加會試春闈。
有一說一,昭獄裡給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雖然蕭平安不清楚為什麼,但作為原儒裡排得上號的基層骨幹,多少能猜到是張遜膚張師爺的香火情在。
至於別人為什麼要給這個香火情,那就不得而知了。
長達一個多月的封閉學習,反倒讓蕭平安對這一次科舉改制感到最為契合,簡直是如有神助,提筆就是嘩啦啦地做了起來。
以往的科舉會試都是,經義、論、策三個部分。
題目都相當簡潔,大多就是四書五經裡尋章摘句的一個截搭拼湊詞句。
今年則是完全不同了。
兩天一晚,一共分為四科,文史廣志、詩書經義、算術明道、法術策論。
文史廣志,其實就是一些基礎內容,加雜學內容。這一部分禮部在年前就有公佈出題內容範圍。主打一個死記硬背。
當然,其中最大的難點倒不是這些雜學什麼的。地球是個球,這玩意信不信是一回事,要背下來還是很簡單的。也真沒幾個讀書人就完全相信自己所學的,還不是考試所迫。
真正最大的挑戰是語法改錯與拼音選擇。這兩項好些人習慣了自己本地的想當然,那要做錯,基本都是錯而不自知的。
即使是這一個年節,被禮部引為標準的杭州大字典賣出去了上千本。但真到考試時,特別是方言地區的,那還是相當吃虧的。什麼聲調區別,前鼻音後鼻音,hF不分那都是常態。
也不知道怎麼想的,錦衣衛指揮使還讓人找了個杭州的官話說書先生專門來調教過蕭平安七八天的讀音、語法問題。
要是沒有這些特訓,蕭平安也得抓瞎。
後續的詩書經義,考察的重點也從解釋聖人之言,變成了,提取中心思想,解釋聖人或者作者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寫,必要性與價值在哪裡?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的關係。突出一個理解聖人的不容易,潛臺詞自然是世殊時異,事異則備變。只是後邊可沒寫明。就靠考生自己去參悟了。
算術明道其實是之前算學的改良,現在的算術明道基本就是統計學。禮部在題幹裡出一個統計表格,抬頭是講問卷的目的方法過程,表裡內容有一些人口統計學特徵,有一些要分析的問題回答,當然裡面少不得還有一些缺失值。一百多個統計樣本。徑直就讓考生看問卷統計表分析其中反映的問題,解釋為什麼。算術加解釋,所以才叫算術明道。
今年是第一年,朝廷也不好公佈什麼真問題來問這一群生瓜蛋子。於是乎直接從經濟大學堂的課堂案例中剽竊刪改了一份表格讓考生們分析。
經濟大學堂課堂上有一篇統計是否要繼續讀書考秀才或者舉人的統計問題。
直觀上課,工作經驗越多工錢越高,科舉層次越高工錢越高。
但聯合兩者一起看,就有一個非常荒謬的現象,繼續科舉會吃虧。因為科舉會擠佔工作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