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兩封急報(第1/2 頁)
遲春來遲大人,一早上起來便心中憂鬱,他和義王府的人,這幾日在京城找遍了,就是沒有找到王川的下落,算算,三天的期限已到,這太后娘娘若是問責起來,自己該如何應付呢?一想起來,這心中就懊悔不已,千不該萬不該將自己摻和到這樁案子中來,如今,也只有看太后怎樣發落了……
等遲大人進了宮,他這才發現,還有人比他更憂鬱,誰呢?皇宮裡兩個最大的人物,皇上和太后,此時,他們的心中,就像有千斤巨石壓著,沉重得透不過一點氣來!特別是太后的臉上,已經開始有些陰沉得可怕!
因為就在一個時辰前,宮中連續接到了兩份急報,其中一個來自保定,直隸總督大人在急報中,向皇上描述了河北境內,近日來,多個縣發生災情,有旱災,也有水災,希望朝廷能減免當地賦稅,多撥些銀兩來救助百姓,目前,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災情終於得到控制,並沒有引起惡劣影響。這位總督大人在講明災情之後,又特意提到,邯鄲新上任的梁知縣治理有方,預防措施做得很到位,在安撫了本縣災民的同時,能夠及時為其他受災的幾個縣提供救助,實在是難能可貴!其口氣大為讚賞。同時也提到,這次的重災區肥鄉縣,因為有江湖人士的幫助,有效提高了泥沙清理,疏浚河道以及排洩積水的速度,使災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並最大程度地挽救了當地災民的人身財產安全。這些人是主動參與進來的,而且半個月前,巨馬河橋被炸,也是他們幫助修好的!急報的最後,總督大人還說,這些江湖人是保民團的,據梁知縣說,前不久邯鄲發生過一起泥石流,也是他們幫著及時清理路況的,在邯鄲縣,老百姓視保民團為菩薩。
還有一封急報,是從武當山來的,主要是向朝廷彙報,義王孫望,為查阿克敦的案子被人殺害,而兇手已經被江湖人找到並殺死,在這份急報的最後,王布衣王總兵也提到了保民團三個字!
面對這兩份急報,大清皇帝與太后同時陷入了沉思。很快,他們找來了幾位心腹大臣。
“這個保民團是個什麼組織?是哪門哪派?”
大清皇帝不禁追問,
“不會是少林寺的那些武僧吧?他們在河南,怎麼會想起來去保定呢?”
有大臣回答,
“回皇上,這些江湖人云遊四海,居無定所,不過,他們喜歡以行俠仗義,除惡揚善來標榜自己,有時候倒也是真的!這些人的武功大多都非常厲害,通常也都是來無影去無蹤的!”
“朕好像聽過保民團這個組織,是不是以前跟我們大清打過?”
“回皇上,他們並沒有跟我們大清正面交戰過,只是在區域性地區發生過一些衝突。”
此時,手持另一份急報的太后娘娘忍不住道,
“這些人如果對我大清有利,可以召進宮來做官,但如果他們有反清思想,那就一定要儘快剷除!”
“太后娘娘,這些人一般不想做官,他們不喜歡受約束,只是喜歡替老百姓打抱不平而已。”
太后聽到打抱不平四個字,突然就愣住了,
“怎麼個打抱不平?”
說罷,她指了指那份來自武當山王總兵發來的急報,
“這王總兵說,義王去武當查阿克敦的死,結果兇手沒抓到,自己和一名手下護衛卻先被人殺了!王布衣還說,這個殺害阿克敦的兇手是看上了阿克敦的戒指,想劫財,後來又怕被追查,將屍體偷偷埋了,戒指扔了,但這個兇手恰好又是義王在南明以前的軍中之人,被孫望嚴厲處罰過,一直懷恨在心,所以在被孫望追捕過程中,因武功高強反而把孫望殺了,而這個兇手卻最終又被保民團的殺掉了!你們聽聽,我怎麼覺得,這也太巧了呢?孫望為什麼要親自去追捕兇手?難道身邊沒有其他人了嗎?兇手最後怎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