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3 頁)
道這樣的人最難探到深淺。
&ldo;陛下以為呢,其實哀家和楊大人商量過,陛下只在後宮讀書也不行,不如每旬也開一次朝會聽大臣們處理政務。&rdo;
李慕君不說話季賢達冷著臉,不得已蘭太后只能降價。
&ldo;哈哈哈&rdo;季賢達笑出聲&ldo;太后娘娘和楊大人,是想要謀朝篡位嗎?&rdo;
蘭太后揪然變色:&ldo;大膽放肆!&rdo;
楊士誠吃了一驚連忙跪倒:&ldo;陛下,微臣便是萬死,也不敢有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rdo;
季賢達冷笑:&ldo;楊大人沒有,為什麼要聯合太后囚禁陛下驅趕本王,或者其實太后娘娘有此心意?&rdo;
蘭太后被說中心中最隱秘的想法,氣的拍案而起:&ldo;季賢達,你太放肆!&rdo;說完才想到自己反應過度,連忙轉向李慕君。
&ldo;陛下,咱們母子十多年,你知道哀家的心思,只想早點含飴弄孫再沒有別的。如果陛下不滿意哀家和楊大人的安排,只管說陛下的意思。&rdo;
李慕君慢慢地站起來神色平靜的說:&ldo;季愛卿慎言。&rdo;
&ldo;是&rdo;季賢達也站起來恭敬的揖手。
李慕君先走到楊士誠的面前扶起他:&ldo;父皇龍御歸天后,朝政都仰賴大人。愛卿的功績自有後人評說,楊大人不必為攝政王的無心之語,惶恐。&rdo;
&ldo;陛下!&rdo;楊士誠聽得幾乎落淚,都說他貪權,可是誰能明白他的苦心和憂慮,如今幼主竟然能說出功績自有後人評說的話來。
&ldo;朕都明白,攝政王是武將沒有理過朝政,母后又一直身居後宮。楊愛卿是怕他們萬一亂了朝政……&rdo;
李慕君還沒有說完,楊士誠涕淚滿面的雙膝跪倒嚎啕大哭。自己像是被駕在火上烤一樣,既怕不懂的人亂了朝政,忙著霸住朝政,別人都淡然了,又怕自己權力太大被皇帝清算,日日夜夜焦慮難安。
多少人以為他貪權,沒想到看透自己苦衷的竟然是年幼的皇帝,楊士誠跪在李慕君腳下:&ldo;陛下,老臣心裡苦啊……&rdo;他像是溺水的人遇到浮木,一把抱住李慕君的腳踝,伏在地上哭的不能自已。
&ldo;要不是先皇的囑託,要不是擔心陛下,老臣寧願去給先皇陪葬,也不想這樣日夜不安。&rdo;
被人抱住腳踝,李慕君僵硬了一下,她又彎腰去扶楊士誠:&ldo;楊大人起來說話。&rdo;
自從熙和帝歸天,楊士誠看起來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可是內裡的煎熬確實說不出口,今天終於有了知音,怎麼也要哭個夠。
季賢達看不過眼,走過來一把拉起楊士誠:&ldo;好歹也是朝中首輔,在陛下面前這樣儀容不整算什麼?&rdo;
被人粗暴的的拽起來,楊士誠也不好再賴在地上,旁邊自有宮女送上帕子。
李慕君反身坐回上首,開口說:&ldo;楊大人是父皇看重的臣子,朕自然沒有什麼不放心的。可是父皇信重大人,大人卻不相信父皇。&rdo;
楊士誠一臉急色,想不通他怎麼會不相信先皇,先皇對他有知遇之恩他萬死難報。
李慕君抬手止住楊士誠要說的話,接著說:&ldo;如果楊大人相信父皇,就會放心攝政王和母后一起理政。楊大人是文人首領,可攝政王是武將翹楚,母后治理後宮三十餘年可曾出過一點亂子?&rdo;
&ldo;先齊家,然後才能治國,楊大人未免小看了母后的智慧,至於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