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2/2 頁)
量特別大,年輕時曾在聊城民王屯一個小店裡兩個人喝了11斤白酒。也許是張興忠的一生與酒有緣,剛打完仗便接管了成義燒房,開始組建茅臺酒廠。
當時的私人釀酒燒房,裝置十分簡陋、規模極小。解放前的1947年,整個茅臺所有酒坊的年總產量最高為60噸,1949年,由於時局驟變,茅酒年產量下降到20噸。1950年,人民政府對私營燒房採取扶持的政策,貸款2400元,供應小麥3000公斤幫助恢復生產,但由於各種條件太差,生產仍無明顯好轉。
張興忠接管了華茅的燒房之後,為了儘快恢復生產,他首先拜訪了老酒師,向老酒師討教。然後和酒坊的工人們促膝談心,帶著解放軍戰士參加勞動,和工人們打成一片。
恢復生產的任務很艱巨,張興忠親自率領十二名戰士和酒坊僅有的幾十名工人一起清理場地,一起修復裝置。這個時候,為了幫助茅臺酒廠很快恢復生產,國家又劃撥給茅臺酒廠43000元資金,用於購置必需的生產裝置和原料,使茅臺酒廠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了生產。
為了使酒坊能儘快提高產量,張興忠從老酒師和工人中瞭解到了那些跑回家的工人的住處,親自走訪打聽,找到了那些酒坊工人的下落,然後一個一個登門拜訪,把他們請回了酒廠。在張興忠的努力下,成義燒房的其他15名員工全部被請回了廠裡。全廠職工人數達到了49人,酒窖41個,甑子5個,石磨11盤。
1951年的端午節,成義燒房開始了正常生產。
由於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發揮了僅有裝置的能力,1952年即生產出茅臺酒75噸,產值6萬元,盈利08萬元。建廠恢復生產的第一年,就超過了過去三家燒房總產的歷史最高水平。
為瞭解除工人們的後顧之憂,張興忠組織戰士們很快安頓好了工人們的食宿,讓他們安心生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