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2 頁)
二合位於貴州高原的北部,和四川省交界。崇山峻嶺,自然條件極差。大斜坡地帶山高坡陡,大山深處的農家,耕種的土地都在陡峭的山坡上,單塊面積很小,一般都是一分到半畝之間的山坡小塊地,從墾荒到播種、鋤草、收穫的全部過程,全部都要依靠農民的一雙手,收穫的莊稼都是用背簍往回背。原始的耕作方式十分辛苦,收入卻極為微薄。勞作一年,竟然不能解決溫飽。
到張支雲的父親張培山手裡,家境稍微能好轉一點。張培山是個勤勞本分的莊稼漢,妻子徐牡丹純樸善良、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夫妻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養育著自己的兒女。雖然家寒,但卻能勉強度日。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政權腐敗,官稅重重,軍閥混戰,土匪騷擾,飢餓貧困,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張培山突然身患疾病,病弱的身體不能下地幹活。1927年的這一年,對於生活本來貧困的張家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張支雲的降生,按平常百姓來講,的確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在張培山的家裡,不但一點喜氣也沒有,反而增添了無盡的惆悵。張培山自己不能下地勞作,也無力照管妻兒,兩個女兒和長子都還年幼,妻子徐牡丹懷裡抱著一個嬰兒,家裡的生活困難到一定程度,可以說是沒有隔夜之糧,患病無錢醫治。
為了讓妻兒都能活下去,張培山託人給年幼的長子找了一個苦力活兒,讓孩子跟上當地的一位石匠去當學徒,雖然不能給家裡填補衣食花銷,但卻能勉強把他自己的口糊住。
1929年年末,年輕的張培山因無錢醫治,英年早逝,拋下了妻兒去了另一個世界。
張培山的去世讓張家一家的天塌了!
家裡的頂樑柱倒了,荒蕪的大山慘澹蕭條,貧瘠的坡地頻臨絕收!但一家五口老小總是要活下去的!徐牡丹這個出身於普通莊戶人家的女人,身上凝結了中國婦女勤勞、堅強、善良、賢惠的傳統美德。她把眼淚嚥到肚子裡,背著襁褓中的孩子跋涉山路,下地幹活,在貧瘠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稼穡,以她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家人生存的重擔。
貴州山區的原始耕作是非常辛苦的,為了活命,徐牡丹背著襁褓中的小支雲,領著兩個弱小的女兒,長年累月辛苦勞作在雜草叢生的莊稼地裡。
貧瘠的山地收入非常微薄,微薄的收入難以餬口。為了能讓孩子們活下去,徐牡丹每天收工回來,總要先把家中有限的米麵地瓜或洋芋給孩子們做成可口的飯食。在看著孩子們吃完之後,自己才把剩下的殘湯剩菜胡亂地往嘴裡填一點,勉強能夠承受就不敢再吃了。
為了孩子,徐牡丹經常自己餓著肚子。尤其是晚上,她的腹中經常&ldo;咕嚕嚕!&rdo;直叫,但她總是強忍著肚子裡的難受枵腹歸寢。
人體的免疫功能總是有限的,長時間超負荷的辛苦勞作,長時間的營養不良,使徐牡丹患上了疾病。
徐牡丹病倒以後,眼看著一家人陷入了絕境。
為了讓孩子們能逃一條活命,徐牡丹含著淚水將及笄、碧玉之年的兩個女兒出嫁了。
1936年春夏之交,積勞成疾、長期患病的徐牡丹撒手人寰,拋下了可憐的兒女們,追隨他那早逝的丈夫去了另一個世界。
面對再也叫不應的母親,張支雲嚎啕大哭!
黃口之年的張支雲除了大哭之外,腦子裡一片空白。這簡直就是天塌了!以後怎麼活呀!?
張支雲淒涼悲傷的哭喊聲,喚來了本家的親戚。
面對抱著母親屍體嚎啕大哭的孩子,所有的人都泣不成聲。
本家親戚眼含淚水,一面安撫著年幼的支雲,一邊打發人尋找支雲那個在外學石匠的哥哥和已經出嫁的兩個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