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前往東魏(第1/2 頁)
磋磨一夜後,天剛亮,宮門守衛知道皇帝重視,立馬將剛到的東魏奏報送到御前。
李鼎開啟檢視,裡面諸葛亮將東魏的情況說了一遍,地方上幾乎真心歸順。
諸葛亮教那裡的人耕種,勒令官員不得欺壓貪墨百姓,並且免賦稅,百姓看得到希望,有糧吃,自然就安下了心。
奏報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報喜,唯獨一件事。
東魏舊都內,遺留下的豪族士紳,因為司馬梟是領兵在外被殺,過後皇室也盡被屠戮。
這就導致了那些大族,利益沒有受到絲毫損害,甚至還從中發了國難財,勢力愈發龐大。
並且,這家豪族的勢力遍佈整個東魏,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直接殺光也不太現實。
所以,東魏能不能徹底穩定,還是得看這些人的態度。
看完這些,李鼎心生慶幸,還好派的是諸葛亮前去,不然的話,肯定治不了這群人。
只是…還需三年時間才能讓這些人徹底心服口服,時間未免也太久了,大淵等不起了。
“陛下,該上早朝了。”趙高低聲提醒。
李鼎這才放下奏摺,宮女們上前幫忙更衣,換好龍袍後去往金鑾殿。
大殿上,百官朝拜過後,每次都是戰聽官員們稟報國事的李鼎,率先開口。
“諸位愛卿,朕今日想與你們商議一件事。”
“東魏舊都局勢複雜,那裡的豪強們冥頑不靈,遲遲不願歸順,朕準備親自過去一趟。”
這個想法是臨時起意,同樣也深思熟慮過,之所以諸葛亮需要時間才能收服這些人。
根本原因,不是武侯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為距離的問題。
處決某個人,或者某個家族,但凡牽扯大一點的,武侯都會寫奏報來詢問皇帝意見。
這一來一回,就耽擱了時間。
聽到如此大膽的提議,文武百官的領頭人物們都保持沉默,並無勸阻。
他們很清楚,一旦皇帝下了決心,任何話都是多餘的。
但有幾位老臣卻忍不住,面色焦急,上前勸道:“陛下不可啊,此去東魏千里之遙,不說長途跋涉,就是皇帝離開那麼遠,若朝中有人該如何是好?”
“沒錯,況且自古以來,除了御駕親征,皇帝就少有離宮的。”
“臣附議!”
“附議!”
有人帶來發聲,立馬就有大批官員跟隨,連忙反對。
封建皇朝,皇帝離開京城,這是件風險極大的事,朝政該誰來處理,路上會不會遇到意外。
更何況如今的大淵連個太子都沒有…
眾人的反對在預料之中,李鼎也早已想好了說辭,他笑著望向郭嘉,賈詡二人。
“有奉孝,文和二人在,國事自然不會出亂子。”
“尋常的事宜由他二人與諸位商議,重要的政務則快馬加鞭送去東魏,朕自然會裁斷。”
說完這話,李鼎又看向李如虎,同樣發問,“這去東魏一趟,大將軍可否能護衛朕的安全?”
這樣的問題,李如虎想都不想,立馬應道:“臣萬死不辭,只要有臣在,無人能傷的了陛下。”
一番安排下來,政務不亂,皇帝出行的安全也有保障,不給眾人反駁的機會,李鼎聖綱獨斷。
“都聽清楚了,此事就這樣定下,誰都不許再多言!”
“這…”
官員們雖然覺得不穩妥,還想勸,可李鼎的脾氣大家都清楚。
定下的事別反駁,而是用心去把事情辦好,這樣的人能升官發財,感受皇恩浩蕩。
若是一個勁的阻擋作對,甚至從中作梗,那你可能就會明白,何為天子一怒,伏屍百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