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曙天星(第1/2 頁)
嬴政頷首:“朕也覺得,這的確是不能夠王天下的政制,那麼敢問徐兄,為何朕的政制不能王天下呢?若是朕想要王天下,又該要如何做?”
徐青城搖了搖頭:“在下未曾治國天下,甚至未曾治過一縣之地,於治國安民之事,著實不通,但在下歷來好與人爭辯,好以無禮辯人之有理,觀太子之政,有所欲言,或可試論之。”
“請講。”嬴政一拜。
“太子政之思,為政之要,或在於使人得利,並以暴力屈服之。”徐青城回拜:“那麼太子覺得,商人天下土地共有,而眾人勞之,以位之高下、年之長幼分其所得的政制,為何會被周人天下王有,田土王私,眾人皆王之僕役的政制所敗呢?”
“政聽聞,商人之敗,敗在商王子受。”嬴政腦海中以自身所學,去嘗試解釋那些上古故事:“子受不聽箕子、微子、比干等三仁之言,故致亡國。”
“此是孔丘言。”徐青城搖了搖頭:“在下想要聽一聽,太子之言。”
“政覺得,商之敗,敗在政制與現狀之不相符。”嬴政自己梳理了一遍思緒,發言道:“上古之時,田土所產甚少於今時,而商地雖王侯亦躬耕農事,累年所得,不過較庶人稍多,而貴族之所欲甚廣,所得甚少,躬耕勞形,至於不滿。”
“而周人之制,天下皆王所有,眾人皆王僕役,貴族不事農事而所得者眾,不以農事躬耕之勞苦,專以自由散漫。”
“商之貴族,慕周之貴族,於是商人之制始崩。箕子、微子、比干者,皆叛於商而投於周者,故周人謂之“仁””
徐青城挑眉,很是驚訝。
嬴政的說法不只是新奇,還很有一些完備的意思在裡面,他雖然一時之間無法分析出這種說法的理論根基究竟是什麼,但他知道,這種說法與他們自己研究了半生的說法是高度重合的。
只是如此短的時間裡,便能夠得到這樣的答案……此子資質果然過人,但最重要的,他所學習的義理,只怕是比我更完備的!
“有此可能。”徐青城點了點頭:“太子知道麼,故舊,周人之地制,名曰‘采地’。”
“采地舊制?”嬴政有些疑惑。
他對於這方面的知識,是鞠子洲所教授的。
而鞠子洲對於田畝土地的瞭解,是基於師弟考察的。
也就是說,他們師兄弟兩個,只懂得現在的制度,而對於過去的制度,知之甚少。
“天下王有,土地亦是王侯私產。”徐青城將這一切娓娓道來:“田土擺在那裡,當然是不可能自己長出足夠的糧食的,所以需要人去耕種,但王是不可能親自去耕種的,於是就需要把田地借給庶人、奴隸使用。”
“庶人、奴隸使用了土地,種出了糧食,因為土地是王的,所以,王理所應當取其大半所得。”
“而王,又可將自己的土地,隨意分封給侯、卿、士,曰之:錫田土。”
“這些王侯、貴族,皆是土地的主人,而真正耕種和使用土地的,反而一分田地也無。”
徐青城似笑非笑看著嬴政:“太子覺得,會如何?”
“當然是被推翻。”嬴政略微感覺驚訝和不安。
“於是周倒了。”徐青城笑出聲來:“但周還在,其他的由周分封的國,也都還在。”
“但他們需要更多了。”嬴政想了想,說道:“因為世道在發展,奴隸人耕種的經驗在累積、對於田土的使用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田裡種出來的糧食更多了,貴族們雖然依舊拿走許多,但剩餘的,約略可以使得奴隸人們吃個飽,於是他們就有了思考的時間,開始羨慕貴族、開始感到不公了。”
“如此代代相累,終至於,奴隸起身破國?”嬴政看著徐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