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這故事很好的說明瞭武則天的性格,她很清楚誰在說真話,誰在說假話。
世人只知武則天君臨天下,指點江山的得意,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吃的苦有多少,受的難有多少?有幾次更是差點掉了腦袋。李隆基的話令她想起了很多往事,眼睛都有些濕潤了。
三是因為李隆基這番質問還順手捎了一個馬屁給她。
李隆基罵武三思之輩往自己臉上帖金,就是在搶武則天的功勞,這也是實情。武氏能有今天,就是因為武則天,而不是一眾武氏子弟,武則天她能不高興嗎?
四是因為為她鳴不平的是她器重的孫子李隆基,她能不接受李隆基這番&ldo;孝心&rdo;?
&ldo;臣狄仁傑啟奏陛下,楚王所言屬實,還請陛下對武氏子弟嚴加管教。&rdo;就在群臣愣怔之際,只見一個身著紫衫,頭戴七梁冠,腰束玉帶,佩金魚袋,手持玉笏的官員上前一步,向武則天上奏。
不是別人,正是極力反對武則天立侄子為太子的狄仁傑。
狄仁傑是什麼人?精明過人的重臣,他很清楚,經過李隆基這番質問,武氏子弟顏面掃地,正是痛打落水狗的良機。
&ldo;嗯。&rdo;武則天有些意外,狄仁傑摻合什麼勁。
&ldo;陛下,國老所言很是在理。&rdo;立時有官員附和,道:&ldo;武氏子弟仗著陛下的勢,作威作福,欺壓百官,百官敢怒不敢言,還請陛下對武氏子弟嚴加管束。&rdo;
武則天對狄仁傑很是禮敬,稱他為&ldo;國老&rdo;而不名。
&ldo;請陛下嚴加管束武氏子弟。&rdo;突然間,一片轟鳴聲響起,如同雷鳴似的,齊刷刷的,一下子就跪下了多半官員。
&ldo;這……&rdo;武則天的眼珠子差點掉出來了,一臉的難以置信。
這些官員跪在地上不說,還一臉的氣憤,打量著一眾武氏子弟,臉色極為不善。
武則天一瞧便知,這些官員肯定是被武氏子弟欺負得很慘,要不然的話,不會如此氣憤。
多半官員被武氏子弟欺壓,武氏子弟也太過份了,這會讓她失去根基。
武氏子弟是什麼貨色,武則天很清楚,只是她需這些人穩固根基,這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ldo;請陛下為我等作主。&rdo;這些官員叩頭請命。
眾怒難犯,這麼多的官員請命,武則天也是動容。
&ldo;狄仁傑,真會把握時機。不愧老奸巨猾之輩,一句話就讓情勢到了如此地步,了得!&rdo;李隆基大有深意的瞄了一眼狄仁傑。
狄仁傑輕飄飄一句話,就讓情勢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這的確是厲害。
&ldo;祖母,你想啊,他們連皇嗣的駕都敢攔,還有甚麼事兒不敢做呢?&rdo;李隆基知道,這時節加把火的話,武則天一定會惱怒,朝武懿一指,道:&ldo;他更是口出狂言,口口聲聲要抽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的耳括子呢。&rdo;
&ldo;當真?&rdo;果然,武則天的眼睛猛的瞪圓了,眼神凌厲,盯著武懿宗。
&ldo;我……&rdo;武懿宗只覺那目光如同利劍似的,欲要剜他的心,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ldo;可有此事?&rdo;武則天的臉色更加難看了,掃視群臣,喝問。
武氏子弟和他們的爪牙,個個噤若寒蟬,不敢吱聲。
&ldo;陛下,此事千真萬確,我等親眼所見。&rdo;不少大臣異口同聲的作證。
&ldo;好你個武懿宗,誰給你的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