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鋒芒畢露(第1/3 頁)
在人群稍微平靜下來後,高太守轉頭看向林圖二人,笑道:“怎麼樣,二位,現在還有信心獲得魁首嗎?”
“說句實在的,連本官都不禁替你們緊張了,哈哈——”
林圖對此只是淡淡一笑,而高太守侄女,則依舊面無表情地板著臉。
見兩人都不說話,高太守也不在意。
他也知道自己的問題其實不好回答,畢竟酒狂的詩還是挺有水準的,如何回答,都未必落得好,還不如不吭聲。
“看來咱們這兩位小友已經開始緊張了,哈哈。”
高太守用一句話就化解了這小小的尷尬,他轉頭看向地面人群,笑道:“剛才本官點評了第一首詩,表示很滿足。這第二首,我也不好繼續佔著這種好事,所以我打算請一位朋友出來幫忙點評。”
說著,高太守一把拉過銀鬚老者。
注意到高太守的動作,不少人不禁一愣——原先看銀鬚老者對高太守的態度,還以為他也是高太守的屬下,如今看起來並不是?
高太守把著銀鬚老者的手臂,彷彿兩人是至交好友一般,笑道:“不知道在場的諸位朋友,有沒有人能認出我這位朋友?”
“不過我相信,就算你們認不得他的容貌,卻一定聽說過他的名字!”
見高太守如此模樣,不少人開始不斷觀摩銀鬚老者的模樣,不過一時間,卻還是沒人能認出他到底是誰。
見半晌沒人能認出銀鬚老者的身份,高太守不禁幽幽一嘆:“時至今日,堂堂太平居士,竟到了無人識的地步了嗎?”
“譁——”
幾乎是在高太守話音剛落下,人群便如同點燃的爆竹般炸開,無數人都是一臉難以置信的模樣——太平居士?這個看起來十分儒雅的老頭,竟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居士?!
太平居士是何許人也?哪怕是林圖這個讀書不多的人,也在坊間茶樓聽說過他的故事!
按照坊間傳說,太平居士姓章名可,天州人士。
其人少小便展露詩才,十歲時以一首‘詠柳’聞名鄉里。
十五歲鄉試,十六歲解試,皆是一鼓而過。
在其十七歲之際,便赴京趕考,志在三甲!
那時的章可,可謂意氣風發。其沿著申水一路南下,每過一地,必賦詩一首,其未到京都太平城,便已贏得章百首的美名!
那時甚至有人稱讚他,他必定是下一位太虛劍聖!
而隨著他名聲越來越大,其所到之地,士人、名妓爭相攀附,甚至連當地的縣令、太守都屈尊來見他,有詞為證——士子牽馬,花魁研墨,府君朱門為君開。
那時候沒人懷疑,他必定能夠高中,因為據傳連天子也喜歡他的詩!
在他抵達京都太平城後,當晚於京都最出名的花船——煙花舟上醉酒,並當場賦詩一首,其中有一句寫道——煙花舟上煙花客,太平城裡太平人。
結果這首詩傳到了當代聖上耳裡,這位至尊讀完這首詩後,只給了一句評價——秀才之才。
於是,章可的通天路就此中斷——一個只有秀才才能的人,如何能參加秋闈?
而不參加秋闈,如何中舉?
而沒有舉人的身份,如何能做官?
於是在那一晚過後,大陳朝廷少了一位即將升起的新星,而世間青樓則多了一位浪蕩煙花客。
這位煙花客,又因為他那首著名的太平詩,被世人戲稱為太平居士。
因為其詩文廣為流傳,雖然大多是一些青樓豔詩,但也註定這位太平居士的名聲不會小,起碼其詩才,還是廣被認可的。
所以如今見到這樣一位某種意義上的大詩人,竟出現在鬥詩大會上,不少人的激動還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