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這一天,我們也不得閒啊!買那買這,還有刨寶貝的工具,一翻打聽我們得知杜梁縣西城的一道冷淡的街頭有一家鐵鋪,專賣一些鐵器日用品,店主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頭,他當時一見我們一夥人說要買鐵鏟、榔頭就有點遲疑,然後微微一笑把我們帶到他的鐵器庫。庫房內橫七豎八的擺著許多奇怪的挖掘工具,這時店主隨手拿起一根長筒樣的鐵器在我們面前一揚說這是洛陽鏟,是考古挖墓的必備工具,開啟天窗說亮話,你們是不是買工具去幹那勾當?他說完、我們幾個登時不知說什麼好,而且語言也不好交談。最後是徐娃用家鄉話跟他說,一翻商討後店主大概是在告訴我們這個地方盜墓的人也不少,如果可以的話,他可以幫我們介紹這方面的人認識。
這時雲楚第一個回拒了店主的好意,他覺得人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我們幾個覺得東山說得沒錯!畢竟幹這行當的合夥人之間雖不說非得是至親的關係,但至少要了解彼此是什麼樣的人,合得來還是合不來?其次我們四五個人一夥剛好,是拜過靶子、結過義的,彼此信任、可靠安全。
那店主微微點頭掉轉話題繼續推薦他的洛陽鏟,聽他對洛陽鏟那麼一詳說我們覺得非常有必要買一套,其中包括大號、中號、小號,還有許多接竿。鐵鏟也弄了好幾把。都做兩大包裹用紗皮袋包了起來。離開時,店主用一種誠心的語氣告訴我們說,如果挖到好東西一時找不到個好買主,可以來聯絡他,還自稱自己認識幾個專收購地下文物的大老闆,我們幾個不以為然,難道挖到值錢的寶貝還怕賣不出去!於是我們打了一輛破車回去了。
其實剛開始一段時間淺河村村民對我們幾個不速之客總是疑神疑鬼的,幸好有魯娃提我們作證,說我們是良民,而且是一群擁有高文化的什麼地質、生物學家,這次是下鄉到奎吾村觀察什麼周邊山林的動物和地質問題。魯娃每次忽悠完村民便丟擲一句話: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沒料這話的效果真不錯。
三天後,一切都準備的差不多了,那天黃昏後,魯娃沒在自家吃飯,而是跑來破廟和我們幾個隨便打火燒了一大鍋麵條,用幾個石墩子擺在地上呈三角形,再從廟裡的一個角落挪來一扇灰濛濛的門板擱在石墩上面,就這樣我們五個人圍著門板唏泣嘩啦吃著麵條。填飽肚子後便匆匆各自拿好工具上路,這幾天忙這忙那可把我們憋壞了,我們都很興奮今晚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了。借著夜暮的掩護,其實根本用不著掩護,因為我們大都出沒在人煙稀少的山野。當時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的小泥巴路,魯娃將我們帶到一片種滿芝麻的平丘地,此時天空己經完全暗了下來。我們打著手電筒在丘地上四處轉了下,不免踩蹋了芝麻苗。這時,魯娃忙勸我們別踩死了芝麻苗,說這塊土地是他家的、芝麻也是自家種的。原來如此,我們只好小心腳下了。
我們發現這塊地面上有許多淋淋散散的碎瓷片、大多系青黃色的,還有那種破損的瓷釉。
魯娃他說之所以把我們帶到這片丘地,是因為幾年前開荒山擴田地的時候,這片土地正是他和父親、大哥三人花了大半個月才整出來的,當時這裡是一片荊棘叢生的小土丘,他們父子三人砍伐完雜草雜刺後,在鏟挖土丘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挖到了一堆石牆築起來的小石墩,於是他大哥二話不說就一榔頭將石牆敲開一大洞,探頭往裡一瞧裡面好像是空的。然後他父親憑藉多年開荒山的經驗仔細打量了一番石墩後說可能是一座墳,興許不知道裡面有沒有金子銀子啥的?接著父子三人一時興起就把這座古墓上面的石牆全部給端了,下面就露出了棺底和許多陶罐一類的東西。有許多已經被掉下去的磚頭給砸碎了。這時魯娃他父親跳將下去,隨手端起一隻瓶口狹窄的大青瓷,突然往地上一鄭&l;啪&r;碎了,接著他父親忙蹲下身伸出手往已經砸碎的青瓷堆中撥弄了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