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學習瞭解商業特徵,尋求突破點(第1/2 頁)
第三個商業時代:服務增值、產品增值、買方市場
隨著市場上的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分類越來越細化,產品開始出現供大於求,產品“過剩”了。通俗點講,就是東西賣不出去了。
“產能過剩”是件很可怕的事。
供大於求,無論是什麼產品,都急於出手,反正你不賣有人賣,你不做有人做。下來會發生什麼呢?鄭敏急切地想知道,她希望自己能洞察一些原來沒有接觸的東西。
這個階段一定會有非常多的傳統工廠要倒閉,很多粗放式的生產方式都被淘汰,被新生的事物所代替,那個新生事物成本簡單,生產容易,不是老廠所能比擬的。
鄭敏是似乎懂得了一點,要想活下去,那就是先人一步推算出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才不會蒙受損失。在投資理財上說的見好就收。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大家的消費水平也在升級。以前的傳統方式生產的產品,是以“有”為目的,佔領市場。而現在人的需求是精益求精,因為大家明顯的感覺到,買東西很方便了。
以前的需求是如何能夠找到產品,買到價效比高的產品。而如今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在產品已經足夠豐富、足夠多的情況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目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可要好好的挑一挑選一選了。”我無論如何都要找到自己喜歡的產品,找不到我可以再找,一定會有的,這就是眼下的狀態,我不著急。
那些能給大家帶來“價值”的產品,仍然是短缺的。這就需要我們需要給產品增值,總體比較之後,大概有兩個方向:
第一:深化產品的功能。將產品的某種功能做到極致,極度專業,服務特定人群,引領行業的不斷細分。
第二:定製化。給消費者量體裁衣,走個性化生產路線,今後的產品不再是一整齊劃一的一刀切模式。因人而異不同的解決方案。
以上兩個方向會導致市場的兩極分化,所謂市場分化就是說:市場“大一統”的時代正在結束。
今後的產品很難再有統一的標準,多元化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徵。
大家彼此之間將產生很大的區別,完全詮釋了隔行如隔山這句話。你完全搞不懂對方在搞什麼,當然了我們也不需要懂。你只要生活在屬於你的世界裡就可以了,搞懂自己在做什麼,搞懂自己需要做什麼就可以了。每個人在自己的世界裡特立獨行!
由於商業的細分,商家同質化競爭和價格戰的情況將越來越少了,都屬於“悶聲發大財”型的,我不瞭解你,你也不需要了解我,我們在各自的世界裡安好即可,碰見了打個招呼,“早安!”。
市場有了本末倒置的感覺,商業重心已經轉移到消費者這一端,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買家的需求最重要。因為你要沒有,我就找別人去買。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圈自己的消費者,最好的切入點就是需求,一切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
以前是先做產品,再去找消費者;今後是先找消費者,再去定做產品,這完全是倒施逆行的邏輯!
我們終於發現:商業的核心最終從做“產品”切換成了吸引“人”。
而按照“誰主導市場,誰就在分錢”的定律,此時消費者將大大受益,並且有權分得產品利潤的一杯羹!進而言之,誰擁有聚合消費者的能力,誰就掌控了未來商業。
所以,下一個時代又到來了!這是個更加殘酷的時代。群雄爭霸誰與爭鋒?
商業的第四代:關鍵詞,號召力、社交媒體、信用市場
馬爸爸曾說:“如果說中國還有什麼紅利沒有被髮掘的話,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開發財富。”
的確,中國未來還有一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