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宮廷歲月029(第2/3 頁)
畫的那種團扇,而是如今尚是奢侈品的摺扇——當然,用絹做扇面的團扇其實也是奢侈品,所以如今也有用紙扇面的,一柄扇子總共不過十幾文。如果是蒲葵之類的材質製成,則能更便宜。
只不過,就算是絹麵糰扇,相比起摺扇,也顯得‘平民化’了。此時的摺扇被認為是倭扇,即是倭國生產的。不過大概是高麗學會了摺扇的做法,他們也出產品質非常好的摺扇,所以倭扇外也有高麗扇的說法。
素娥上輩子為了出影片也是做過手工摺扇的,手藝自是平平,只能說在影片剪輯的加持下,觀眾看起來還像那麼回事兒而已。不過她確實由此瞭解了一把手工摺扇的製作流程和製作工藝,甚至自己還實操了。
如今再做一把扇子,如果不追求頂尖精品,自然沒問題。
其實做這把扇子也是去年有的念頭,去年她在司珍司發現了一堆廢材,不知道製作什麼居然用到了竹材,由此剩下了好些湘妃竹。那些湘妃竹顏色斑紋都很好,而且挑揀出一些長短、厚薄合適的,材料做兩三把摺扇是夠的。
出於這個念頭,她當時就把合適的挑揀了出來,殺青煮料晾曬。之後就是存放了,和造船、造傢俱的木料需要陰乾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防止日後變形——據說最講究的,要存放七八年,不過扇子終究不像船材,要承擔航海安全,關係到人命,所以存放時間門是非常有‘彈性’的。
說起來,存放幾個月就拿來用,甚至不存放,直接拿來用也不是問題。
素娥當時存起來後,其實就有些拋到腦後了,每天有每天的事,也不見得忽然就想起做一把扇子。至於為什麼今天想起來了大概是她要給自己找些事做吧。
素娥在司珍司一直都是比較清閒,能時常做自己事的——這主要是因為她經常負責畫樣子,這就屬於是創意工作了。就算此時的人沒有創意工作的概念,也大概知道不能對做這類工作的人規定太死、勞務繁重。
所以只要不是司珍司忙翻天的時候,分派到她手上的活兒都是偏少的。當然,她自己主動幫別人做事另說——素娥當然不會做那種‘大好人’,誰都不會喜歡工作的,有多餘的時間門她也更願意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次送節令物回來,素娥其實也有些心煩意亂。所以第二天傳聞發酵更厲害時,她只想隔絕那些閒言碎語,讓自己能不受干擾地想想這件事找一件是做,更像是她在給自己找個把頭埋進去的沙子。
素娥就專心專意地做摺扇,用造型刀拉小骨。到底是尚功局,總有做竹器的時候,也需要拉篾片,所以造型刀這種東西也是有的。素娥到人家的地方借用一下,小半天的功夫才把一把摺扇要用的小骨和邊骨拉好。
這還是她這輩子手工活兒大有進步(畢竟是司珍司宮女),而且並沒有精益求精的結果。不然以她的熟練度,要做好這些,一兩天是少不了的然後她還借了人家烤竹子的地方烤了一下邊骨塑形。
邊骨一般要求是中間門微微鼓起的弧形,這樣扇子合起來後就很好看。不過這其實很難做到,要達到理想效果,不僅僅是邊骨需要塑形,對小骨的厚薄、扇面的處理都有要求。所以很多摺扇,即使是手工摺扇也難完滿。
大多新摺扇製成後會用線綁,以期用這種後期塑形的方式讓扇子呈現出理想狀態。
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效果一般,一開始還行,後來扇子慢慢就‘恢復’了。
做完了這些,素娥就帶著扇骨回司珍司,準備給扇骨鑽孔和打磨。這就屬於是素娥現如今的專業領域了,她在司珍司學的時珠翠作,童子功就是各種鑽孔和打磨。當時做這些主要是對付珠玉的,現在拿來對付竹骨當然是手到擒來。
素娥輕巧地拿了一把鋸弓子,就準備去打孔——用金剛石的鑽頭給竹骨鑽眼,這也算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