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阿孃!」蕭煒打斷了嚴太后的話,「只是在先帝的基礎上重修建造,花費不了多少的。」
蕭煒的話雖然依然很是溫和,但嚴太后已能從中聽出了警告的意思。當初蕭煒幼年登基,嚴太后垂簾聽政長達十四年,直到蕭煒成年後,才還政退出。她能坐穩朝堂十幾年,除了嚴家的鼎力支援外,於她自身也是很有關係的。此刻她聽見自己兒子的話,就突然有了種遲暮之感來,就彷彿雄獅老去,幼獅對自己虎視眈眈。
嚴太后陡然散去了些精神氣,話音也變得柔和起來:「兒啊,重修行宮,也需要花費銀錢的。如今國中正是需要用銀的時候……你自身向來勤勉節儉,可不能在此刻壞了名聲。」
蕭煒上前來,親親熱熱地握住母親的手,笑道:「阿孃莫要焦心了。去年雪災已控制住,朝廷內外一心。阿孃您啊,就好好的等著抱孫子吧。待到同音誕下麟兒,也正正天熱的時候,那時我們一家人正好可去避暑山莊避暑。您含飴弄孫,豈不是絕佳美事?」
嚴太后閉了閉眼,拍拍蕭煒的手背,嘆息一聲:「我兒有這份心,那便好了。」
蕭煒笑嘻嘻的跟嚴太后告了罪,又看了眼王皇后,這便離開了。待到蕭煒走後,王皇后也有些不安地捏著自己的手絹。而嚴太后則道:「你也回去吧。我兒大了,我是管不了。」
王皇后擰緊了眉頭,她還想說點什麼。皇后攝六宮事,按說只需管理六宮開銷就好,但興建行宮,這筆開支絕不會小。她原本對此事並不關注,但聽這話裡話外,竟是為了嚴同音而興建。原本王皇后就因最近蕭煒少來她處而心有不甘,再如今聽了這話,這心情就足以上升到恐慌了。她原本就是一普通門戶出身的婦人,見嚴太后不再理睬,也就只能想到自己兒子。
於是王皇后匆忙一禮後,也就離開,去找蕭鳳鳴商議去了。
王皇后匆匆離去,一旁的宮人端上茶盞來。嚴太后飲了茶,又咳嗽了一聲,她身邊一直跟著她的嬤嬤急忙呈上了潤肺的梨湯,輕聲道:「這天氣轉涼,您可得好好養著,太醫說了,莫要憂心。」
「兒大不由娘,哀家是老了啊……」嚴太后嘆息了一聲,她又突的冷笑道,「我那好媳婦倒真是有個好兒子。」
那嬤嬤跟了嚴太后十幾年,見狀,便笑道:「都是太后的孫子。好兒孫便有好福氣。」
「你說的不錯。」太后看了眼嬤嬤,重新閉上了眼睛,「同音那處,好好看著,她如今懷了身孕,衣食用度馬虎不得。」
這句話就算是下了命令了,嬤嬤急忙應是。嚴太后這才放心下來,陷入了沉睡之中。
對於嚴太后來說,無論是誰的兒子,都是她加孫子。她固然會因為自己孃家的身份而更看重一些嚴家姐妹,但她們能不能出頭,也要看蕭煒的態度,以及她們的子嗣如何。說到底,蕭煒才是嚴太后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嚴太后深刻的明白這一點。
而這份閒適,也只有太后才有,身為皇后,王皇后的危機意識十分強烈。無論是她的婆婆,又或是嚴蓁姐妹,都是嚴家的人。一直以來,她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在於她身後沒有大世家,蕭煒吃夠了被人壓制的苦痛,自然也不願意再在身邊安一個。但嚴同音卻完全顛覆了這一點。
「這個賤人。」王皇后憤怒地一捶桌子,又對左右道,「去看一看二郎來了沒有。」
正說話間,蕭鳳鳴就已經被宮人引了進來,他看著王皇后憤怒的樣子,朝王皇后一禮,又道:「母后為何生氣?」
「我兒現在都不叫我阿孃了。」王皇后幽幽一嘆,又拭了拭眼角,「若日後我兒有了新婦,豈不更不將阿孃放在心上了。」
「阿孃。」蕭鳳鳴從善如流地改了口,他看著王皇后的模樣,尚且稚嫩的臉上端方溫潤,頗具風度,「你我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