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認知心理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第1/6 頁)
在一開始我們要先了解認知心理學的定義、與其他心理學分支的關係及其歷史背景
一、認知心理學的定義
認知心理學是一個多面的學科,它探討了人類心理活動的內在機制,包括感知、注意力、記憶、語言、推理和解決問題等。這一領域的研究者試圖解開心智的複雜性,理解資訊是如何被接收、處理和使用的。認知心理學不僅關注我們如何獲取知識,還關注我們如何使用這些知識來適應環境和社會。它的目標是揭示心理過程的結構和功能,以及這些過程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二、認知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分支的關係
認知心理學與心理學的其他分支有著緊密的聯絡。例如,發展心理學關注認知能力隨時間的變化,而社會心理學則研究認知過程如何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認知心理學也與臨床心理學相結合,幫助理解心理障礙,如焦慮症和抑鬱症,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認知功能。此外,認知神經科學作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子領域,結合了神經科學的發現,研究大腦結構和認知過程之間的關係。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也被應用到教育心理學中,以促進學習和教學的有效性。總之,認知心理學為理解人類行為提供了重要的視角,與其他心理學分支共同構成了完整的心理學圖景。
三、認知心理學的歷史背景
認知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葉,當時心理學界開始對行為主義的侷限性產生懷疑。行為主義強調可觀察的行為,忽視了不可見的心理過程。然而,認知心理學的興起標誌著心理學研究的一個轉折點,它引入了內省法和實驗法來探索心理活動。這一時期的關鍵人物包括喬治·米勒、艾倫·紐厄爾和赫伯特·西蒙等人,他們的研究奠定了認知心理學的基礎。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受到了資訊處理理論和電腦科學的啟發,這兩大領域都強調了資訊處理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認知心理學逐漸成熟,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不斷吸收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進步,如神經成像技術,以增進我們對大腦和認知過程的理解。
在接下來的部分中,我們將詳細探討認知心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從早期的思想家到現代的認知革命,再到認知心理學在當代社會中的應用。我們將看到,儘管這一領域經歷了多次變革,但它始終保持著對理解人類心智的不懈追求。透過回顧過去,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現在,併為未來的研究和實踐指明方向。
在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中,有幾位重要的先驅者和他們的思想對該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 笛卡爾的理性主義:笛卡爾是 17 世紀法國哲學家,他提出了身心二元論,認為心靈和身體是兩個獨立的實體。笛卡爾強調人類的理性思維和意識的重要性,認為透過內省和思考可以獲得關於世界的知識。他的思想對後來的認知心理學中關於意識和思維的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2 康德的認知結構論:康德是 18 世紀德國哲學家,他提出了認知結構論,認為人類的認知能力是先天固有的,並且透過先驗的範疇和概念來組織和理解經驗。康德的思想強調了認知過程中的主觀性和建構性,對後來的認知心理學中關於認知結構和認知發展的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3 洛採的格式塔心理學:洛採是 19 世紀德國心理學家,他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思想,認為心理現象是一個整體,不能簡單地還原為各個部分的總和。格式塔心理學強調了知覺和認知過程中的整體性和組織性,對後來的認知心理學中關於知覺、注意和思維的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4 巴甫洛夫和華生的行為主義對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巴甫洛夫是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俄國生理學家,他透過對動物的條件反射實驗,提出了經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