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6月30日,拿破崙終於給他發來了迴音,稱他已經命令:&ldo;50條裝運小麥和大米的船在亞歷山大等待他們的到來,他必須儘快駛入亞歷山大港。&rdo;事實上,拿破崙是在當天才命令塔米亞和羅塞塔的守軍將糧食裝船的。同時,拿破崙警告說:英國人進攻的危險仍然存在,&ldo;英國人的整個行動使我相信他們是要封鎖馬爾他&rdo;,因此暫時還不會進攻埃及水域。
這封信和50船供應物都沒有能夠送到不幸的布呂埃斯手裡。這是個殘酷的騙局,拿破崙使海軍司令相信他馬上就能得到糧食。正如拿破崙經常提到的一句妙言那樣:&ldo;在這個世界上,人必須表現得友好並許下許多諾言,但卻完全不必遵守任何諾言。&rdo;事實是,布呂埃斯只收到了由6艘三桅小帆船運來的僅夠艦隊食用一天的大米和少量的淡水,此外一無所獲‐‐既沒有肉和蔬菜,也沒有小麥和麵粉。週末時,艦上的定量比前兩個星期又減少了一半,大部分在船上的人都受到瘧疾的折磨。布呂埃斯本人也大病初癒,法國艦隊也仍然停泊在毫無防衛設施的開闊海灣上。就在此時,即8月1日,海軍上尉沙裡耶報告發現英國艦隊正在全速向阿布基爾海灣駛來。
第八章 深淵(3)
發現敵艦後,海軍少將謝拉和維爾納夫不等命令就匆忙登上了&ldo;東方&rdo;號。布呂埃斯在&ldo;東方&rdo;號上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討論如何對付這突如其來的情況,軍官們群情激憤。只有一名軍官主張出海迎戰,較為謹慎的維爾納夫和岡託姆則支援同樣慎重的旗艦司令提出的停泊在原地禦敵的計劃。如果當初他們能夠迅速派出三桅快速帆船出海迎戰,而不是在這個捱打的海灣上坐以待斃;如果大量擅自離船的人員能夠緊急回船的話,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不管怎麼說,全艦隊擠在沒有防禦能力的海灣是無法禦敵的。為了防止英國人傳統的突破防禦線的作戰方法,布呂埃斯命令用纜繩將軍艦捆綁在一起,使英國軍艦無法突破。但是大多數艦長沒有執行這個命令,只是拋下了第二主錨,以穩住自己的隊形。
&ldo;我一旦發現法國艦隊就會對它們採取行動。&rdo; 下定了決心的納爾遜不止一次這樣說。7月25日,聽說法國艦隊到了埃及,他的14艘戰艦便從錫拉丘茲出發,第二次駛向亞歷山大港。約駛了700英里之後,8月1日黎明,接近埃及海岸時,納爾遜派出兩艘74門火炮的戰艦在艦隊前面偵察。它們在中午時分到達亞歷山大港。但在舊港僅發現幾艘法國船,而且不是戰艦。它們又向東行駛,很快就發現了法國艦隊,並向納爾遜發出了訊號。&ldo;敵艦隊在阿布基爾灣。&rdo; 這是納爾遜自5月到達地中海以來苦苦等待的時刻。此時是下午3點,這意味著如果他們要在當天採取行動,離天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納爾遜既沒有當地的海圖,也沒有當地的領航員。但他決心這次不能讓追逐了大半個地中海、行程約2,600英里才好不容易找到的法國艦隊再次漏網。
因此,納爾遜在他的雙層甲板的旗艦&ldo;先鋒&rdo;號上升起了訊號:&ldo;拋尾錨,準備戰鬥……攻擊敵艦的船首和中央。&rdo;5點,英國艦隊逼近阿布基爾灣,納爾遜命令艦隊,每兩艘戰艦從兩側或首尾夾擊一艘法國軍艦。雖然他們沒有足夠的軍艦攻擊所有的法國軍艦,但至少可以用這樣的戰術將敵艦各個擊破。30分鐘後,納爾遜發出了全艦隊期待已久的&ldo;以戰鬥隊形進攻&rdo;的命令。6點多鐘,法國艦隊最終升起了彩旗,對率先駛入海灣的兩艘英國軍艦開火。
納爾遜的進攻計劃是大膽而近乎冒險的。他是在自己不熟悉的海域、在既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