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朝(第2/3 頁)
舍利塔。為了消除佛教與其他教派的爭議,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了1000比丘(比丘就是男僧),在國都華氏城舉行大結集,並驅除了外道,整理了經典,又編撰了《論事》。阿育王向邊陲地區和周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
劉叔來到摩竭陀國曾經的國都王舍城北門,此城曾經被火焚燒,如今有新城建於舊址北方。加德滿都河谷羅美德寺的老僧曾指引劉叔前往此處的迦蘭陀竹園。當年佛陀帶了三迦葉兄弟和徒眾千人,到摩竭陀國去,頻婆娑羅王恭敬迎接,虔誠皈依,並且在王舍城建築了竹林精舍,獻給佛陀。後來沒多久又有舍利弗與大目犍連來皈依,成為座下高足,追隨佛陀弘揚佛法。他們原本都是六師外道之一,刪闍耶的弟子,無意間聽到五比丘之一的阿說示在誦偈:“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他二人知道有佛陀在世,隨即到竹林精舍,聽聞佛陀說法後,就帶領弟子二百五十人同來皈依佛陀。
劉叔聽完僧侶介紹完竹林精舍的歷史,就問到大目犍連?是那個阿育王的師傅嗎?僧侶說不是,目犍連是世尊十大弟子之一,又名拘律陀,婆羅門種,生而容貌端正,自幼即與舍利弗交情甚篤,同為刪闍耶外道之弟子,各領徒眾二百五十人。常與舍利弗互約,先得悟解脫者必以相告,遂共競精進修行。後舍利弗因逢佛陀弟子阿說示,而悟諸法無我之理,並告目犍連,目犍連遂率弟子一同拜謁佛陀,蒙其教化,時經一月,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成道的最初兩年中,舍利弗和目犍就皈依佛陀,從他們皈依佛陀起,目犍連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則站在佛陀的右面。除了他們到別的地方去弘化,就一直不曾離開過佛陀。舍利弗隨佛陀出家半個月後才盡諸結漏,斷除煩惱,而目犍連只用七天的時間,即盡結漏,現神通力,證得阿羅漢的神通智波羅蜜。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連被推為神通第一。目犍連尊者,在佛陀的僧團中,也是最活躍的人物,別人做不到的,他都能做到;別人所不能到的地方,他都能到。但是目犍連常為俗事打抱不平。
有一次,佛陀祖國的都城迦毗羅衛城,遭到橋薩彌羅國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起初也曾為愛國的熱忱所動,想為祖國出力幫忙,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攔琉璃王的大軍,但琉璃王逢到佛陀,雖然每次回軍,但侵略的恨心紿終沒有息滅。佛陀知道因果業報的道理,盡了愛國的心後,就只有由他去。可是,目犍連尊者的神通還不能瞭解到無盡的業報,他得悉琉璃王大軍包圍了迦毗羅衛城的訊息以後,很激動的對佛陀稟告道“佛陀!迦毗羅衛城受到琉璃王的侵略,我們應該出力幫忙。”
佛陀注視了目犍連一會,就用慈和的口吻回答道“目犍連!釋迦族中受宿世的罪業之報,這是共業所感,你不能為他們代受!他們不懺悔罪業,一味驕橫,不改往修來,腐蝕了的房屋,終要倒下來的!”目犍連尊者聽了佛陀的話後,他雖然知道這是事實,但他又想到了他的神通,他想以神通來營救城中的人民。琉璃王派百萬大軍圍困住迦毗羅衛城,水洩不通,什麼人都無法通行。
唯有目犍連能用神通騰空飛入城中。目犍連進入城內,在釋迦族中找了五百位優秀的人,他升空用缽把他們攝裝起來,再由空中飛出。出城後,目犍連到了平安地帶,開啟手中捧著的缽,想放出五百位釋迦族倖存者,哪知不看則已,一看之下,目犍連大驚起來,原來缽中藏著的五百人都化為血水了!目犍連尊者到這時候,才完全覺悟到佛陀所說的因果法則不可違背,就算是有神通,也敵不過業力。
傳聞目犍連有六大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盡通。每每遇到阻礙,目犍連尊者是最反對妥協的人,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