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唐詩宋詞經典50首書法 > 第229章 迎春

第229章 迎春(第1/2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小巷人家不就是讀書嗎冷我一世,重生遠離他卻哭紅眼天吶!小姐竟有兩幅面孔穿書成反派蕭女俠的自救指南風吹芣苢原神:不會做反派,但我會惹情債時代浪潮中的追夢者你不該背叛我們的婚姻人回家的路有多遠開局被猴子收養王爺很忙,帝尊很撩,劇情炸炸炸霍格沃茨:老祖宗又帥又強繼女服下絕育藥離府後,大少慌了重生後救贖重生歸來當逆徒在盜筆世界當萬人迷夫君是反派?逃荒路上我殺瘋了!戲相逢之仙路漫漫與君惜重生甜寵:洛少的心心戀龍珠:我有系統,你們修煉真慢

《唐詩宋詞漫話》

第二百二十九章:迎春

莫春炳,一位紮根於廣西欽州鄉村的智者,以四季變換與鄉土人情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反映鄉村風貌的優美詩歌。他不僅熱衷於文學創作,還精研風水易道,將古老智慧應用於鄉村規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透過微信“位置”搜尋“莫大哥”,即可深入瞭解這位鄉土詩人及其作品,體驗一段心靈之旅,感受鄉村的純真與詩意。莫春炳的作品如同清泉,滋養人心,引導我們在都市喧囂之餘,重拾內心的平靜與自然的聯絡——

《迎春》

莫春炳

寫於癸卯年元宵節

聖神出遊鬧元宵,

鑼鼓喧天樂逍遙。

行人已著春衣早,

東風吹得桃花嬌。

……

賞析

莫春炳的《迎春》一詩創作於癸卯年元宵節,這首詩雖篇幅簡短,卻以精巧的構思、生動的筆觸,描繪出一幅洋溢著歡樂與生機的迎春畫卷。它巧妙地汲取了唐詩宋詞的藝術養分,在傳承經典的同時,展現出獨特的韻味與魅力。

詩的開篇“聖神出遊鬧元宵”,瞬間將讀者帶入元宵節那熱鬧非凡的節日氛圍之中。“聖神出遊”這一表述,為節日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奇幻的色彩。在傳統的元宵節慶典中,人們常常會舉行盛大的遊行活動,參與者們身著盛裝,扮成各路神仙聖佛,遊走於大街小巷。這種習俗承載著人們對神靈的敬畏與祈福的心願,同時也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此句與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辛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元宵之夜都市的繁華盛景,香車寶馬、悠揚的鳳簫聲、流轉的花燈以及舞動的魚龍造型,全方位地展現了節日的熱鬧與奢華。而《迎春》中的這一句,則聚焦於具有傳統特色的“聖神出遊”活動,透過簡潔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畫面,為全詩奠定了歡快愉悅的基調。

“鑼鼓喧天樂逍遙”進一步渲染了節日的歡樂氣氛。鑼鼓聲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向來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在元宵節的慶祝活動中,鑼鼓齊鳴,聲音震天動地,彷彿要將人們內心的喜悅盡情釋放。“樂逍遙”三個字則生動地描繪出人們在這歡樂氛圍中的愜意狀態,他們忘卻了平日的煩惱,全身心地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之中,自由自在,逍遙灑脫。這與唐代詩人張祜《正月十五夜燈》中“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所營造的熱鬧場景頗為相似。張祜的詩透過描繪城門大開、燈火通明的景象,以及宮中舞女連袖起舞、歌聲響徹天際的畫面,展現了元宵節的盛大與熱鬧。而《迎春》此句則以鑼鼓聲為切入點,突出了節日的歡快節奏和人們歡樂的心境,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那撲面而來的喜慶氛圍。

“行人已著春衣早”一句,視角從熱鬧的節日場景自然地轉換到街頭的行人身上。詩人敏銳地捕捉到行人早早穿上春衣這一細節,這一細節不僅是春天來臨的直觀體現,更蘊含著人們對春天的殷切期盼和迎接春天的喜悅之情。在唐詩中,許多詩人善於透過描寫人們的衣著變化來反映季節的更替,從而傳達出時光流轉的微妙情感。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雖未直接提及春衣,但“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千古名句,以一個“綠”字生動地描繪出春風吹拂下,江南大地煥然一新的景象,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機。《迎春》中的“行人已著春衣早”同樣如此,它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人們因春天的到來而做出的生活變化,從側面烘托出春天的魅力,以及人們對春天的喜愛與歡迎。

詩的結尾“東風吹得桃花嬌”堪稱點睛之筆。“東風”在古詩

目錄
鬼術有道冬戀回歸線娛樂:從綜藝再次相識再生氣我就要咬你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