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殉國(第1/2 頁)
“朕還是不太明白,這後世的泡菜國就是現在百濟和新羅吧。”
“這倆國家雖然國小民寡,但也算安分,風俗習慣也與中原相似,也沒有後世這麼抽象啊!”
看完了泡菜國政變的全過程,李世民還是很不理解,明明現在和華夏習俗制度都差不多的國家,怎麼到了後世還給變異了呢?
接著又是一個全新的問題出現在天幕中。
【為什麼說在華夏殉國而死,就能罪減一等?】
“人家都為國而死了,你還能說什麼?”
“對啊,不論生前做了什麼,至少願意為了國家而死,就沒有什麼好苛責的了。”
看到這個問題,古人們都沒有什麼疑問。
主要既然能為國而死,那就說明這人還是有一些氣節在身的。
既然能做到這一步,不論他生前做過什麼都可以解釋一下了。
【所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在華夏人的傳統中,殉國一直都是一等一的死法。】
【不論你生前做了什麼,全都可以罪減一等】
【為什麼華夏人對於殉國,人們就會對此十分寬容呢。】
【因為在華夏人傳統的觀念中,最為看重的便是忠、義、孝等理念,而殉國便是這種文化的極致。】
【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集體的利益而能主動放棄生命的行為,難道不值得推崇?】
“的確,殉國就是一等一的死法。”
“這人不論犯了多大的罪過,但是若能主動戰死沙場,就是減免他一重罪責又如何?”
“何必對一個死人如此吝嗇呢?”
大漢,劉徹點了點頭,對這個說法還是很認可的。
作為皇帝,他還是很希望看到有更多的人在最後時刻,可以為了大漢而殉國的。
當然了,如果你真的殉國了,賞賜方面他也不會吝嗇的。
【其中最典型的對比就是崇禎和溥儀,崇禎帝算一個好皇帝嗎?】
【他生性多疑,剛愎自用,但偏偏又能力一般,讓本就混亂的大明直接走向了亡國。】
【原本不論史書之上還是民間風評,他都應該是一個妥妥的昏君,可是人家偏偏在國難之時殉國了。】
【這就導致你完全沒辦法說他,人家都做殉國了,你還能說什麼?】
“雖然這話聽起來是在誇咱大明,不過就是感覺心裡不舒服呢。”
大明,朱元璋翻著白眼說道。
要是可以他倒不希望這崇禎殉國,還不如逃出北京去南方主持政局。
這樣一來至少不會有那能把他氣死的南明史。
【而與崇禎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清末帝溥儀了。】
【除去大家對他的調侃,和華夏最後一位封建帝王的“光環”。】
【這位的名聲其實極差,若是列個華夏昏君榜單,他絕對榜上有名,或者說他是整個華夏的罪人都不為過。】
【可是如果他當年去小日子國見裕仁那老鬼子時敢以命相搏,再喊一句清可亡,天下不可亡,你再看看他會是一個什麼風評,給他個清烈帝的諡號也不為過。】
清
乾隆此時臉色鐵青,想起那所謂溥儀的一系列做法,他也覺得十分惱火。
居然心甘情願成為了小日子的傀儡,真是丟了愛新覺羅家的臉,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比起崇禎帝真是差遠了。
“哼,就算如此那句清可亡,天下不可亡也是放屁,這天下就是大清的,誰也奪不走!”
(如果張死在東北,唐死在南京風評也會不一樣。)
(那樣歷史就被改變了,可能導致現在的歷史無法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