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逛襄陽(第1/2 頁)
襄陽城裡十分熱鬧,主道上人來人往,兩旁的巷道則成行成市,各種貨物用品佈滿了店鋪,甚至佔道經營,由於長年沿襲的傳統,各種不同的貨物都在固定的地段擺攤叫賣。
瞧,這一片是各色各樣的地攤,數不清的雜貨包括了小剪子、頂針、錐子、耳挖勺、還有一些別的日用小傢什;
走過去是菜攤、肉案,野味鋪子前掛著野雞、野鴨、野兔、野鹿等等,還有新殺的豬、雞、鴨陸續擺上來,河鮮攤子上用水養著魚蝦貝類,還活著的,撥刺撥刺地跳動濺出水花,商攤起勁地叫賣著:“賣大鯉魚咧!”“活蝦,還在跳著的!”
還有成衣布匹行,那裡有各種土布、絲綢可賣,一些攤子掛出了一件件的成衣裝束,男的是幞頭和衣袍,女的則是裙子居多。
看著這些衣服,孟之祥不禁微微笑。
他現在頭戴漆黑紗幞頭身穿青布鑲紫邊圓領寬袍,內襯有金絲繡虎,腰間圍一條翠綠鑲白玉腰帶,識貨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俺也穿起了古人衣袍了!
這在來世是唱戲的,讓孟之祥心中有種想大笑的感覺,然而又想不出來,只能是皮笑肉不笑了,最終是苦笑了!
又可看到旁邊一條巷道則是陶土器皿、瓦罐水缸、木桶木凳、笊籬竹簍,應有盡有。
聽到了陣陣打鐵聲,他們進到了打鐵一條街,但見得整條街道上都是鐵匠鋪,許多鋪面的爐子都在點著,一身肌肉袒胸露腹的師傅正在打鐵,叮噹響個不停。
除了鋤頭菜刀之類的用具和農具之外,還發現了不少打造兵器的店鋪,十八般兵器皆有,有的兵器店的鋪面很大,兵器店裡,還擺賣大量的弓箭。
除了弩與護甲不能買賣之外,什麼兵器和弓箭都能做交易。
沒辦法,戰爭年代,不把民眾武裝起來,等死嗎?
關鍵還得看地方主官,有的地方管束嚴厲,有的地方則放開來賣,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是一個能做事且有擔待的人,主張發展經濟,他認為開武器店既能增加國家稅收,又有藏兵於民,一旦胡人南下而牧馬,則可以徵集手上有兵器的民眾參加抵抗胡人。
監察官員向朝廷彈劾他的放縱行為不利於朝廷統治,史嵩之很強硬地將他們頂了回去,他認為所在的荊襄重要,大宋立足“中國”東南,不能不恃荊襄為上游屏障。他指出:“自古以來,沒有丟失荊襄而能保東南的!”
他又認為荊襄上游的意義甚至超過了兩淮。所謂“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游,國必危。”
一般地,守(長)江必守淮,而荊襄更重於兩淮,是怕金軍過來呢,還是怕自家老百姓造反?請朝廷看著辦!
結果,朝廷捏著鼻子認了,畢竟荊襄對南宋是一個重大隱患。“據上游之勢”的荊襄地區可以給下游的建康、臨安構成很大的壓力。這裡面是有先例的,東晉南朝時期,據荊襄上游稱兵反建康的比比皆是。
一旦被金軍攻破荊襄,則金軍可以奪取四川,又能順流而下,而東南腹地盡受其威脅,相比之下,那些只能買賣兵器和弓箭,不能買弩及護甲的小老百姓不足為朝廷大軍之患。
如今襄陽的兵器店生意非常紅火,除了荊襄地區的好漢民眾前來購買,還引到川陝、漢水流域、長江流域各地的好漢民眾都來進貨,打鐵聲終日不斷,入夜方息。
孟之祥孟之璋兩位太保,加上孟之祥的親兵小王和老董,以及孟之璋的兩個彪形大漢的親兵是小葉小陳,小葉小陳滿臉橫肉一副兇相,加上陰鷲的老董在前面開路,一路逛來,別人看到他們的架勢就知道他們不好惹,紛紛給他們讓路。
六人擠進了一家兵器鋪裡,把店面不大的兵器鋪擠得滿滿當當的。
這裡主打的是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