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上下皆苦(第1/2 頁)
當然,忽必烈不會坐以待斃,更不會對漢人世侯放任自流,他加強了對漢軍的統治,派出更多的監軍前往漢軍部隊裡,所有的出兵令都要經過他們的副署方才有效,才能調動軍隊,除了打仗之外,監軍還監督軍政、人事、補給等工作,加強對高階將領的人身監視等,確保漢軍處於皇帝的控制下。
這些監軍都是蒙古人或色目人,他們到達軍隊後,開始還是安份守紀,忽必烈怕他們挾權自重,事先警告過他們不得胡作非為,可惜好境不長,他們紛紛向漢人世侯索賄、要吃喝、要美女等,不從,就誣告漢人世侯們有通敵、怠慢軍心和貪汙軍餉等罪行。
監軍們的素質很低,恃著忽必烈信任就來胡說八道,漢人世侯不得已,只好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送錢送物送女人去賄賂他們,送得少他們還不滿意,沒辦法,只好加量,結果加重了自己的負擔,無不怨聲載道。
如一直欠債經營的漢人世侯嚴忠嗣因缺錢不得已向色目人桑木榮又借了五千貫高利貸,這回利息高了些,明年得還本息共八千貫,連同連前的借款,讓他頭痛不已!
嚴忠嗣和史天澤交流,發現後者也借了高利貸十萬貫錢,來年得還本息十四萬貫錢,真是好大手筆,要知道,史天澤向來謹慎,不亂花錢更不會借錢,連他也借錢了,還借了這麼多,這讓嚴忠嗣想向史天澤借點錢週轉一下的話題到了嘴邊說不出來,他唉聲嘆氣地說起現在他的封地產出不多,需要用錢的地方多,m的當初不做這世侯就好了!
之前李璮造反產生連鎖反應,元帝忽必烈想廢除漢人世侯,這是削藩,將極大的削除他們的權利,嚴重影響他們的利益。
自然,大部分漢人世侯都是反對的,因南朝的軍事壓力,忽必烈沒堅持削藩。
現在看來,若先前被削去漢人世侯,反倒是一種幸福,至少不用這麼多的煩惱,可以專心打仗,費用和後勤讓別人頭痛去!
嚴忠嗣愁眉苦臉地問史天澤來年要還本息時怎麼辦?
對於漢人世侯這些有權勢的人,高利貸商人還是有點“溫情”的,當還不起時,先還利息,第二年的利息加重,這樣加下去,終有一天,只怕超過漢人世侯的還貸能力,真正還不起時,色目人可不是吃素的!
史天澤皮笑肉不笑地道:“既然還不起,那就不還了!”
嚴忠嗣先是佩服史天澤的膽生毛,居然敢不把色目商人放在眼裡,隨即他醒悟過來,手指向史天澤,吶吶地說不出話來!
要知道,相對於其他漢人世侯,史天澤最得信任,他出身於金國統治下的漢人豪族,隨父親投降蒙古後,很受重用,伐金、伐宋都立下大功,出將入相,被任命為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萬戶,成為了華北地區的第一大世侯,他對蒙古統治者十分感激,隨蒙古人率軍出征也特別積極,亦深受蒙古人重用。
他曾被忽必烈拜為中書右丞相,是元朝唯一官至丞相的漢人,沒想到,連他也打定主意不還錢,這還了得!
忽必烈本想用監軍加強控制軍隊,沒想到就連最忠誠的漢人世侯及其部下亦有怨氣,真是適得其反。
……
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南方雙方鬥智鬥勇,比的是軍力,打的是錢糧!
雙方都是日耗費用巨大,都得從民間搜刮支付軍用,對於北方而言,其經濟孱弱的缺點暴露無遺,民間產生了嚴重的後果。
“括粟”這個北虜專有名詞,中原父老還記憶猶新,現再次成為噩夢,再次橫空出世。
“括”就是搜刮,粟原指中國的一種小米,可指谷麥等糧食,為支付軍用,忽必烈下令在各地置局“括粟”,向城中居民強徵糧米。
括粟於城中,人存糧二石,十歲以下一石,敢匿斗升者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