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來自間諜“烏魚”的情報(第1/2 頁)
發行戰爭債券支付戰爭費用是個誘人的想法,可惜想想得了。
民間有的漢人有錢,但他們一般都是聰明人,不會暴露自己的財富,否則一旦被蒙人瞄上,身家性命難保。
蒙人管轄下,連漢人世侯都是狗都不如,更何況其他漢人。
至於蒙人,從北方金朝和南方宋朝得來的財富委實不少,當中包括了大量的金子、銀子和銅錢,但讓他們拿出來難過登天。
劉秉忠看出了一點,名義上是皇帝忽必烈建立起元朝,但朝廷中王公貴族自行其是,以本部族利益為重,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只是表面的臣服而已。
想讓他們拿錢出來購買朝廷戰爭債券,想都別想,他們會拿錢增強部族實力為自己效力,拿錢去進口南朝的奢侈品給自己享用,但不會拿錢去大量購買戰爭債券(頂多買一點點)。
由於他們的勢力強大,皇帝忽必烈政制必須在大體上符合漢地的統治需要,又足以確保蒙古貴族的既得利益。
元朝既實現了中原的郡縣制,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後舊制。如:分封采邑制度(投下二五戶絲制);遍及於各生產領域的奴隸制;手工業中的官工匠制度;商業中的斡脫制(高利貸);貴族世襲(蒙古諸王、漢人世侯)以及人口分等級政策等,真是一言難盡。
除了錢糧讓劉秉忠煩心之外,還有另一份情報是間諜代號為“烏魚”發來的報告讓劉秉忠也相當地擔憂。
間諜“烏魚”混得不錯,已經打入明朝徐州沛縣擔任縣尉(縣公安局長),位置不算高,由於地處明軍錢糧轉運樞紐的徐州,有機會了解到明軍中相當多的情報,雖然不是明軍調動和部署的情況,但“烏魚”發來的情報足以引發劉秉忠的重視。
那就是明軍採取了“參謀部”制度,由專業軍人指揮軍隊,不再是文官指揮軍隊,這讓劉秉忠的汗就出來了。
北宋為什麼敗於金國?在治史的劉秉忠看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崇文抑武”。
此乃宋朝國策,意為在地位上和文化宣傳上,抬舉(尊崇)文官,貶低(抑制)武將。
結束五代戰亂、平定天下的宋朝,從一開始便埋下了衰亡的禍根:北方的軍事威脅和衝擊,迫使王朝內部日漸軟弱、退讓求和,“崇文抑武”的國策造成了尚武精神的逐漸弱化,最終導致亡國之災。
“宰相須用讀書人!”此乃宋太祖趙匡胤所言,他和歷代宋帝提倡讀書,重用文人,這裡既有“不能馬上治天下”的客觀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來抑制武將權勢。
宋朝開國後,為了防止軍權旁落、武人干政,設定樞密院掌管最高軍事決策和機要,正副長官由文臣、武官出身的親信大臣擔任,但多由文官去做,因為樞密院正副長官也是宰相,宰相必須是讀書人!
除去南宋建炎,紹興年間岳飛、韓世忠、劉琦這幾個名將由於功勞實在太大,做到了樞密副使,北宋在穩定以後,只有一個狄青當過樞密副使,這已是武將能做的最高官職了。像唐朝那樣出將入相(注1)的事,在宋朝是不可想象的。
之後這些武將出身的樞密使結局都不怎麼好,有的死於非命,有的被削權當豬來養,這還算不錯的下場。
不僅樞密院高官文人出身,地方軍事長官如某某路安撫使、制置使等,亦多是文人出身,這些外行不懂軍事,指揮打仗豈能不敗!
宋朝武將群體受到士大夫的輕蔑,地位下降,精神狀態也呈現一派頹勢,打仗都沒什麼鬥志。
而在南方明朝,現在軍政由文人負責,軍令由參謀部負責,參謀部里人員全部是專業軍人構成,參謀部對上直接對皇帝負責,不再是文臣來管!
關鍵在於,該國皇帝本身就是武將出身,他提倡“專業人士完成專業事”,嚴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