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結硬寨打呆仗的兩軍(第2/2 頁)
都守得極穩,那麼在大家營盤紮緊之後,就進入了對峙狀態中的打呆仗階段。
所謂“呆仗”,指的就是那些必須要進行的行動。比如雙方各自派出大量的哨騎,斥堠,相互刺探各自的兵力部署、防線虛實。查出對方防禦的弱點在哪兒,糧道運輸線在哪兒等等要害處的情況。
這時候,雙方就得緊守防線,儘量做到防禦滴水不漏,還要派出哨騎在防區內獵殺對方的斥堠。而同時,己方那些深入對方防區內的斥堠,也在遭遇敵方哨騎的驅逐追殺和步兵設下埋伏剿滅。
打仗就是這樣,大戰之前,首先必是雙方斥堠哨騎之間的偵察與反偵察,獵殺和反獵殺的較量。
戰爭不是兒戲,而在沒有弄清楚敵情之前,任何一方都不會輕易投入決戰的。既要找到對方的防禦弱點,還要遮護好我方的防禦弱點,這就是需要極大耐心,絕不能急躁的“打呆仗”方式。
所以古代戰爭的大決戰,兵法上的一切奇謀妙計,都只體現於中軍帳內的戰略推演和戰術安排上。而一旦進入到具體戰鬥行動實施階段,那就是比拼雙方指揮員耐心和部隊整體訓練水平的“結硬寨、打呆仗”。
雙方偵察的騎兵和斥侯忙著搞情報,一旦發現了弱點,攻擊就接踵而來,這不,在漢軍將領張庭珍據守的無棣縣(濱臨勃海、濱州以北,濟南東北地區),與明將武榮展開了一場血戰!
……
注1:
長平之戰中秦國動用了約60萬軍隊,趙國兵力約45萬,兩軍血戰多年,秦軍即使有一代軍神武安君白起的指揮和老秦人的勇猛,攤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才取勝。
垓下之戰是劉邦集結60萬軍隊,合擊西楚霸王項羽,雖然取勝,卻險讓項羽逃掉。
淝水之戰則是前秦兵馬25萬人南下,被東晉北府兵8萬戰勝,出了投鞭斷流、草木皆兵、投鞭斷流、風聲鶴唳、東山再起和屐齒之折等著名成語。
三峰山之戰是蒙金之間的一場精彩大戰,金軍十五萬,蒙軍四萬,此戰蒙軍人人爭先,打得金軍潰逃,蒙軍拖雷以“圍三闕一”之計大破金軍。
上述戰爭中軍人數字存疑,但無疑都是大戰,人數眾多的互毆,在這樣的戰爭中,個人力量是渺小的。
注2:
三國時的街亭之戰,諸葛丞相派出馬謖防守街亭,他率軍在山上防守,沒有當道下寨來山上山下響應,結果被魏軍包圍,敗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