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摸屍真爽(第1/3 頁)
孟之祥一屁股坐在地上,覺得不舒服,乾脆躺在地上休息,覺得非常累,很想就此睡去,會不會又穿回去呢?
但理智讓他明白身在戰場上,不是停留之處,經過剛才大戰,他已經是賊去樓空,哪怕來個金朝小兵都可以要他的命。
稍歇片刻,回覆了些少體力的孟之祥跌跌撞撞地到自己先前死掉的座騎處找出了獸皮水囊和包裹著的芝麻燒餅,來給自己補充水份和能量。
大口大口地灌水進喉,咀嚼著生硬的燒餅,勝利的喜悅讓他覺得水是格外地甘甜,芝麻燒餅是多麼地好吃!
吃芝麻燒餅?
在古代,中國人打仗,最初的軍糧主食是粟米,之後麥、稻漸多,唐宋以來,當兵的就有好吃的了,燒餅麥餅成為行動式軍糧的主力軍,稻米和麥子逐漸反超粟米,因此孟之祥吃上了燒餅。
這燒餅真心評價也是一般,但他從先前的記憶裡發現即使是芝麻燒餅也不是一般士卒能夠吃得到的,只有象他這樣的軍官才有這樣的待遇,士兵則只能吃普通的麥餅。
補給了能量,孟之祥從死馬身上帶走需要的物資,把弓箭背上,還有一把鐧也背上,一把鐧拿在手裡,用來開路。
他身材高大,體格健壯,背上一堆東西不在話下。
復入嶽武穆廟,在嶽王爺前跪下,孟之祥真心實意地給嶽王爺叩了九個響頭,感謝他的保佑,讓他打贏了至關重要的一戰,再謝過牛皋爺爺借鐧,然後離廟大步離開。
他把他的馬匹拖到一個淺坑裡草草埋了,以感謝它作出的犧牲。
臨行前,孟之祥望過嶽武穆廟最後一眼,他的發跡來自於嶽武穆廟的饋贈,不僅僅是兩把鐧這麼簡單,還有源源不斷的鬥志,他得到了嶽王爺的祝福與幫助!
但當孟之祥後來故地重遊,想找到這間嶽武穆廟給嶽王爺塑過金身時,遍尋不著,怎麼也找不到這座嶽武穆廟,是為一奇!
孟之祥走在荒野中,先前他慌不擇路,策馬亂跑,這一帶荒無人煙,也不知道身在何處。
難不倒他,時天空陰雲散佈,不見太陽,在找不到指南針後,孟之祥不過看看植物,就輕易地辨認方向。
見到獨立的大樹,一側枝葉茂盛,樹皮光滑,應為南面,另一側樹枝稀疏,樹皮粗糙,應為北面。
其地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潮溼,長有青苔。
不僅如此,路上看到的樹樁,斷面的年輪一側間隔大,是為南面,北面間隔小,正與孟之祥辨別到的南北方向相符。
嘿嘿,孟之祥小小得意了一下:他在地質大學裡沒有白讀書哦。
地質大學必須學會野外生存,辨認方向是小事一樁。
就這樣,他一路辨別方向,往記憶中的部隊駐地而去。
穿過樹林,走過草叢,越過山溪,孟之祥騎術高明,然而他不是羅圈腿,並不是天生的馬上民族,他的騎術是後天學來的,因此長途跋涉不成問題。
走了二個時辰,都不見人影,下午時分,他看到前面有匹馬,定睛一看,不禁樂了!
那正是被他幹掉的那位金將的馬,他被擊殺後,馬匹帶他離開,晃盪中死人從馬鞍上掉下來,但他的左腳被馬蹬纏著不能掙脫,馬匹帶著死人無法快跑,就停下吃草,沒想到被孟之祥追上。
旋即想到,孟之祥去向是兩軍交戰的地方,那匹馬也識得路哦。
正缺馬,就有馬送上來,孟之祥大喜,他從馬匹視野看不到的地方偷偷接近馬匹,然後出手,抓著了馬匹的韁繩。
牛馬驢等牲畜一被抓到韁繩,就難以反抗,戰馬也不例外,孟之祥先把它的韁繩給綁到一棵樹上,再把那個死人從馬蹬上解脫下來,遂行摸屍。
摸屍永遠是戰鬥後最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