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殿試(下)(第1/2 頁)
“江夏王這話說的深刻啊,我大宋高祖武皇帝在位時,國家初立,不得不為了朝廷大局而讓一部分有功之臣之家享有豁免權。結果有些人就以此為由,侵佔田地,封山佔澤。所以法度的施行,還是要從上到下一視同仁,土斷施行後即使天子犯法,亦當與庶民同罪,任何人不可違反。”
“而且要將田地全部集中起來,由朝廷統一發放,不允許百姓私自買賣。如果有人膽敢違反一律嚴懲。老百姓有了自己的田,自然生產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土地兼併的事情也會被大大抑制。朕給這個制度取了個名字,就叫均田制。”
聽了劉寒的話,幾位宰相神色各異。劉秀之不用說,寒門出身,對於土地兼併的事情恨之入骨。而且他又是劉寒穿越前多年的搭檔,也是劉寒現在的親信。所以幾乎沒有過多的思考,就直接表達了支援。
而劉義恭知道這件事十分冒險,但是也清楚劉寒的威望和一些改革的基礎已經建立起來,所以成功的機率還是很大的。並且他這個萬花筒,也想透過這個向劉寒表忠心,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所以僅僅思索了一會後表達了支援。
最後的蕭思話則陷入了兩難,因為他是士族出身,還是大名鼎鼎的蘭陵蕭氏。那種土地兼併,隱瞞人口的事情他們士族絕對沒有少幹,如果這個政策施行下去他們家族必然要受到重創。
但是換句話說,這個政策是絕對的善政,百姓可以因此安居樂業,國家也可以因此收到更多的稅收。最重要的是,自劉寒繼位後,削弱士族在地方上的巨大影響力這個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既然士族的衰弱不可避免,他可以讓蘭陵蕭氏率先投向劉寒的懷抱,畢竟是為了削弱士族,不是滅掉士族。劉寒不敢,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他如果能夠主動投靠,也可以讓蘭陵蕭氏的未來更加光明。
思索良久之後,在其他兩位宰相已經同意的巨大壓力下,蕭思話也表達了贊同。
“好,既然幾位宰相都沒有意見,那朕乾脆就這麼定下來,過幾天在朝會上公佈。江夏王,這均田制的事情,到時候就麻煩你親自去監督吧。”
劉義恭:“陛下英明,臣定不負陛下重託。”
劉寒點了點頭,又拿起了另一摞捲紙,對著幾位宰相說道。
“以蘇謹為首的一批學子,是以民心為主,主要策論就是針對這次最近的起義事件,大作文章。鼓動魏國國內百姓起義,由朝廷提供資金,兵力支援。”
劉寒的話說完,幾位宰相面面相覷,江夏王搖著頭說道。
“利用民心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只是臣等以為就憑藉那些大字不識一個,手無寸鐵的百姓,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要是像這次,或者是前些年蓋吳起義那樣的大規模起義還好。要是像那種頻繁不對的小規模起義朝廷提供資金和兵力大多都是白搭。”
劉寒點了點頭,雖然作為一個唯物史觀的堅持者,他是反對劉義恭這種漠視底層勞動人民主觀能動性的行為。但是沒辦法,現在幾乎所有的朝廷官員大多都持有這個態度,並且前幾次發生在北魏國內的農民起義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沒有一場大勝是很難將他們的思想觀念轉變過來的。
“你說的不無道理,但是這些學子在捲紙上寫的一些內容啟發了朕。魏國之所以農民起義頻發,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暴政,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北魏內部民族歧視的情況嚴重。”
“朕覺得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麼天下百姓,帝王都應該一視同仁。漢人也好,羌人也好,匈奴人也好,鮮卑人也好,都是我華夏的子民。欲要一統天下,就要一統百姓之心,想要獲取百姓的心,就要讓天下百姓無論民族如何,都在待遇,身份,地位上相同。任何人不得歧視其他民族。”劉寒將卷子遞給了幾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