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太子之位定了(第1/2 頁)
吳禹行就更納悶了:“可現在連個水花都沒有了呀。”
楚瑾潯又落下一子,笑著說:“越是沒有水花,才越是不簡單呢。”
他那父皇,要名聲要面子,要千古留名。事事權衡,時時帝王心術。
他久久不立太子,放縱幾個兒子爭權奪利,為太子之位,爭得頭破血流。二皇子剛剛被趕走驅逐出京,立刻就扶持了三皇子。
只要他們不動到他的根本,不觸到他的底線,就算再怎麼爭鬥,他也不會理會!
他像在養蠱。
可蠱蟲若是噬主了,他就不會再留。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養私兵準備造反,這已經不是觸及底線,已經是在他祖宗的墳頭唱大戲了。
他那六弟,這是對皇位勢在必得,做得好一齣兩手準備。
若他成了太子,這些私兵便會按兵不動,成為他定國的神器。
若他不能當上太子,這些私兵便會成為他手中的利劍。
若是兩萬精兵神不知鬼不覺地潛進京城,突然發難,京城的三千禁衛軍,猝不及防下,哪裡抵擋得住?
只是他大概做夢也想不到,那麼隱秘的事,一直在悄悄進行。卻已經被皇帝的派出的暗衛查了個一清二楚。
南夏景昭十七年,秋獵在即,永熙帝突於此時定下了太子。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承天命,兢兢圖治,今四海初寧,社稷安穩,黎庶安康。然朝綱諸事紛繁,需有賢能儲君協理,承繼大統,以固我朝萬年之基。
朕觀諸皇子,各有所長,皆懷報國之心。然三子楚斐辭,性寬仁而不失果敢,自幼聰慧好學,熟讀經史子集,深諳治國安邦之理。參與朝議,論事條理明晰,所提政見,多惠民生、利朝堂。往昔協理政務時,亦能不驕不躁,妥善分派,使諸事順遂,盡顯統籌之才。
親赴災地,恤撫百姓,不辭辛勞,仁德深得民心。如此德才兼備、心懷蒼生之子,堪當大任。今朕特立楚斐辭為太子,望其勤勉修身,廣納賢才,續我朝榮光,澤被蒼生。朝中諸臣,當謹遵太子令諭,盡心輔佐,若有懈怠違逆者,定不輕饒。欽此!”
聖旨一下,朝中諸臣反應各異。
但是已經定下的事,縱使有人覺得不妥,更意外,皇上竟然屬意三皇子而非嫡出六皇子,卻也沒有人多說什麼。
“殿下,殿下,今日小朝議,皇上已經頒佈了立太子詔書。”定國公甚至都顧不得皇子與朝臣之間應保持距離的規則,親自到了定王府。
他臉色極差,整個人的狀態都不太好,聲音顫抖:“立的是楚斐辭!”
楚昀琰原本端坐在書房的雕花椅上審閱書卷,聽聞這訊息,手中的筆“啪嗒”一聲掉落,墨汁濺在雪白的書頁上,暈染出一片汙漬,恰似他此刻紊亂的心緒。
他先是愣了一瞬,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隨即臉色陰沉下來,雙手不自覺地握緊椅子扶手,指節泛白。
他一直以來對太子之位志在必得,這麼多年,在母后和舅舅外公的幫助下,暗中培植勢力、拉攏朝臣,費了諸多心血。
隨朝聽政時,因著常與榆先生等謀士們談及朝政的緣故,總是言之有物,還得到過永熙帝的誇獎。
他滿心以為父皇會屬意自己,沒成想這當頭一棒打得他措手不及。
“憑什麼!”
楚昀琰猛地起身,將桌上的書卷一股腦掃落在地,怒聲吼道。
他在屋內來回踱步,呼吸急促,胸口劇烈起伏,眼神中滿是不甘與憤怒,“楚斐辭何德何能?不過是做了幾場表面功夫,假仁假義籠絡人心,父皇怎就被他矇蔽了雙眼!”
定國公長嘆了口氣:“殿下,此刻發火也是無用,當務之急,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