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2 頁)
倘若是先帝在世,即便大鴻臚一脈獲罪,先帝也依舊敬待鄭氏老臣。
老鄭侯功在社稷,即便子孫不肖,今日先帝爺不說賜座,也至少會親自走到他面前,將其攙扶起身。
可他們沒有料到的是,傅臻竟如此不留情面,當著眾人的面,生生將老臣之心掏出來狠狠鞭笞!
鄭遠山痛聲道:「老臣教子無方,吾等愧對鄭家的列祖列宗!老臣本無顏面聖,死後更是無顏去見先帝,只是我那孫兒年幼無知,家中又視若至寶,這才疏於管教,致使他惹出欺壓百姓這等滔天大禍,即便是打死也不無辜!」
花甲之前的老鄭侯也曾是大腹便便的富貴閒人,只是後來一場大病過後,人就肉眼可見地消瘦下來,
他跪伏餘地,身形佝僂,如同一張錦緞包裹的枯草,後背幾乎彎成一張弓,看上去只是一位可憐可悲的老人。
「陛下明鑑,這孩子雖則頑劣,但老臣保證,他絕對是本性純良之人!今日無論陛下如何責罰,老臣都不會有怨言,只懇請陛下開恩,體恤老臣行將就木,這孩子又是老臣在這世上唯一放心不下的念想,還望陛下留他一條性命!回去之後,老臣必當悉心教導,絕不讓他出來惹是生非。那些受害的姑娘,老臣也定會厚金撫恤他們的家人,帶著我這不孝孫上門謝罪,求得他們的原諒!老臣還望陛下開恩哪!」
滿院的大臣烏泱泱跪了一地,雖不敢抬眸張望,心中卻唏噓不已。
老鄭侯求情求到這個份上,幾乎等同於任由處置,只要留一口氣即可,更何況他八十之齡在這玉照宮門前跪了一天一夜,該表示的已經做到極致。
耳邊寒風獵獵,在沒有摸清傅臻的態度之前,沒有人敢貿然發聲。
他們還都清楚地記得,武成元年的玉佛寺修建,當時冬官府的匠師中大夫因剋扣月錢,致使兩名工匠跳樓自戕。當時傅臻當朝怒摔奏本,將其廷杖一百活活打死,幾名因不明所以就上去求情的同僚也通通被拖出大殿杖責四十。
比起當日的工匠,此次鄭麒事件的嚴重性只會更大更廣。
他們之所以出現在殿門外,多是是大鴻臚在朝中的知交好友,亦或是受過西山鄭氏恩惠的官員,還有一些,就是鄭麒那幾個狐朋狗友的「親戚」。
西山鄭氏老侯爺親自面聖求情,倘若都救不了自己的孫兒,其他諸如陽城侯、左中郎將、揚州刺史也沒這個必要冒死上前,因而只安排族中關係還算親厚的官員先來探探虛實。
四周安靜得讓人害怕,彷彿時間凝固,就連在此事中毫無牽連的官員都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
良久,他們聽到有人哂笑一聲,嗓音輕飄飄地落入耳中,卻幾乎陰得滴出水來。
「鄭老侯爺當真是避重就輕的好榜樣啊。」
鄭遠山渾身骨頭一顫,瑟瑟縮縮地抬頭,「陛下……」
傅臻眸光陰沉,冷笑道:「奸-殺良家女子在鄭侯眼中只是小兒頑劣?鄭麒欺壓百姓,殘害無辜,草菅人命,在鄭侯眼中僅僅是惹是生非嗎?鄭家上下拒不認罪,塞錢了事,隱瞞殺人事實,推無辜之人出來頂罪就是鄭侯謝罪的方式嗎!」
字字鋒利逼仄,句句擲地有聲,末了一句仿若利刃直入心骨,將人逼到無路可逃的境地!
眾人埋首於地,一時間大氣都不敢出,遑論直視龍顏。
鄭遠山彷彿被一盆冰水從頭澆下,驚惶抬首,抖若篩糠:「我那逆子更是一時糊塗,他空有行賄之心,卻無行賄之實啊!還望陛下明鑑!」
鄭遠山可以確定的是,此前買通上安府的判官皆是暗衛出面息事寧人,就算查出來什麼,只要咬死不認,誰也奈何不了誰,過往慣是如此。
而前日鄭準是急昏了頭,否則也不會親自找上張梁,可那一筆錢還未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