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天道大勢(第1/2 頁)
德公者,乃是承襲秦國第七任君王之位的秦德公之名。
昔年,因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東遷後,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國第一任國君秦襄公立以祀白帝,後德公遷都於雍,遂於雍立郊天之壇,德公三子秦穆公又立寶夫人祠,歲歲致祭,遂為常規,後來雖再遷咸陽,此規不廢。
穆公者,則是春秋以來,秦國第一位霸主,到而今已經四百餘年。華陽太后與趙太后遵循族規,共贏秦一族,雍城故宮加冠之地。
秦王政高高立於章臺宮上,俯覽秦**政要臣,尤其在文信候呂不韋的身上看了許多,自登位以來,近十年,屬於自己的終歸要屬於自己。
“數年磨礪,王上當持社稷神器,掌國政,御萬民!”
整個偌大的章臺宮為之一靜,數息之後,頭戴高山冠,錦繡黑紅之袍加身的文信候踏步而動,上前拱手深深一禮,言語稱賀,意蘊不外。
“我王而立,當掃清乾坤,整國政,御萬民,匡諸侯,一天下!”
位於呂不韋身後的青年男子昌平君亦是頭戴高山冠,作為秦國左相,整個秦國朝野之內,僅次於秦王與文信候,上前一步,拱手一禮,深深拜下。
“我王而立,劍鋒所指,大秦鐵騎當踏破一切攔阻,成就偉業!”
軍方王翦、桓隨其後,重灌甲冑,渾身上下彌散無形的鐵血之氣,帶著濃郁的殺伐之氣,立於一側,沉聲而言,甚是洪亮,震『蕩』整個章臺宮,久久未絕。
念及此,身為宮廷左右護法的陰陽家東君、道家周清,首席劍師鬼谷蓋聶,同樣上前一禮,秦王行冠禮,掌國政,這意味著一切將會大不同。
******
“小師叔,近來咸陽多事矣!”
從章臺宮迴歸,看似不過走一個過場,聽秦王嬴政言語五日後行冠禮,實則,於宮廷護法而言,卻是一個無言的旨意。
何為護法,保護、維持正法也。
秦國治國,唯一的至高之法,便是秦王,或許韓非所言的天地之法很是正確,但縱觀歷史長河,無論是而今,還是未來,均不可能實現。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看來護法之職要忙碌甚多,對周清來說,倒是沒有什麼,靈覺擴散,方圓數千丈的區域盡在掌控之中,和光同塵之下,可以瞬間出現在任何一個位置。
玄清宮的正廳之中,道冠束髮、白衣加身的虛凡將雲舒她們安排完畢之後,便是快速來見,道禮而畢,神情略有凝重,看來離開咸陽的月餘時間,事情出了不少。
“言!”
輕輕頷首,這一點在自己的預料之中,只是,似乎更加複雜了。
“年歲以來,文信候呂不韋在朝中韜光養晦,收斂鋒芒,將手中之權歸於秦王多矣,近月以來,卻是被雍都的長信侯侵掠不少。”
“先是由太后索要長信侯之爵位,予以山陽之地,恣意驕縱,秦王為牽制文信候,任其做大,只是此人似乎有些不知深淺。”
“上月初,長信侯得太后之令,添為雍都王城給事中,官爵加身,權柄在握,方圓百里內的軍政在手,更是領六萬戶封邑,僅次於文信候十萬戶食邑!”
周清雖不在咸陽,但訊息的收攏上,虛凡未敢遲疑,再加上文信候一方的有意揚其威名,故而,不是什麼秘密,只要細細打聽,便可入手。
自己都可以知曉,那麼,秦王更是知曉久矣,聽虛凡之言,周清靜靜的踱步廳中,長信侯看來是被文信候直接架在火坑上了。
“莊襄先王薨逝,旨意留存,以太后和文信候輔政,近十年來,太后都不曾『插』手朝政,想不到,為了長信侯,將文信候有意歸